姚伯齐:用焦墨为祖国山川树碑立传

姚伯齐毕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创新,在焦墨画领域,开创出了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同时,他以独特的“树皮皴”,也称“峡江皴”,建构了极其鲜明的艺术语言和姚氏图式,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为积极推进当代美术“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jpg1.jpg

姚伯齐因长期生活在长江边,他熟悉长江, 热爱长江,热爱三峡,15个春秋20余次到三峡写生,实地考察,素描画了数十本,笔记做了十多万字。他纵情领略了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以及峡谷中大宁河、香溪、神农溪富于传奇色彩的古朴和神秘;饱览了三峡重峦叠嶂、壁立千仞、奇石嶙峋、烟笼雾锁、江水汹涌、惊涛拍岸的壮丽景象。三峡峡谷那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文化,给了历代文人墨客以创作的灵感,描绘三峡美景的画作更是层出不穷,眼花缭乱。但是,传统的中国画,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符号,这些传统的形式和技法很难将三峡形神兼备地表现出来。正如清代张问陶的诗写的那样:“峡雨濛濛竟日闲,扁舟直落画图间,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jpg4.jpg 

.jpg5.jpg

jpg6.jpg

jpg7.jpg

jpg8.jpg

 姚伯齐喜欢画三峡的节奏,画它的韵律,画它的气质,画它的顶天立地,画它的汹涌澎湃,画它的狂放不羁,画它经过亿万年变迁,依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抱着为山川树碑,为三峡立传的决心,他向自己提出了挑战,一定要竭尽全力将三峡画好,画出他心中对三峡的真实感受。

姚伯齐沉下心来,反复品味前人和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汲取其精华,重点向李唐、程邃、石涛、傅抱石、黄宾虹、石鲁、陆俨少、李可染、张仃等人学习,并坚持实地写生,坚持观察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和 创新。

.jpg9.jpg 

.jpg10.jpg

中国画用笔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勾、皴、染等方法。画山画树须臾离不开皴法。皴法是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其基本方法是,利用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复杂的地质构造,以及不同山石的形貌,这样所形成的各种程式化的皴擦方法就称之为皴法。清·郑绩将它列为披麻云头折带、解索、马牙斧劈雨点等十六家皴法。

姚伯齐认为,一种绘画形态,不仅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意志,也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的体现,中国画植根于民族传统,有着明确的自立与自足的发展脉络。而西方绘画,讲求以焦点透视为基本视角,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以光影和明暗塑造事物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得物象,要表现主观化的客观。但线条单一,变化不多。中国画丰富的线条其作用超出了单纯塑造形体的功能,具有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独立的审美作用。而西方绘画表现形象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他想,只有进一步学习研究传统绘画之精髓,探索现代绘画之哲理,贴近大自然去体悟,不断认识中国山水画艺术真谛,潜心精品创作,努力推陈出新,才能将大自然的真善美用艺术再现。在张仃、刘勃舒、郎绍君诸先生的启发鼓励下,同时受毕加索、塞尚和梵高立体主义倾向以及后印象派的影响,东方传统画法和西方绘画艺术在他心里产生了猛烈的撞击,他要寻找大自然与绘画之契合点,终于找到了,即一种适合表现他心中三峡的焦墨技法。

jpg2.jpg   

jpg3.jpg

 很多画界朋友对姚伯齐说:“画三峡的人太多,画好了很难,用焦墨画三峡更难。”可他创作以来就没有退缩过,长江九曲回肠,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他,加上人生历经坎坷,越发磨砺出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性格,自信一定能用焦墨把三峡画好。他大胆尝试,在枯与润、虚与实、粗与细、黑与白,放与收的强烈对比中寻求一种震撼人心的阳刚与壮伟之美。三峡两岸的峭壁既不似李唐的斧劈皴,又不似董源的解索皴,更不像倪云林的折带皴。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写生、体悟,将多种画法糅合在一起,根据山势水向的转变而变换用笔的方法作画,既强调了视觉冲击力和画法的独特,又注意使作品保持较强的传统特色,这些在他的作品《醉游三峡》、《高江急峡》、《三峡醉》、《神女峰下》、《西陵春秋》、《峡口》中已有体现。

jpg15.jpg

jpg16.jpg

他的焦墨山水,用笔焦而能润、重而有韵,富于变化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富含书写性和律动感,以此来实现“素以为绚”的视觉效果。在表现山川层次与结构的同时,他往往强调画面的整体性叙事结构,以此赋予焦墨山水以恢弘大气的视觉张力。姚伯齐以三峡为主题的画作千余幅,主要成就体现在焦墨山水“无题系列”、“山魂系列”和“新山峡系列”作品中。

jpg17.jpg

“无题系列”像写生素描,突破传统技法,用笔极简,粗犷,线条无拘无束,笔墨酣畅淋漓,画家通过多年对楚简、石鼓文、章草、汉魏碑刻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姚氏”绘画语言,模山范水,写景写物,山势体貌,江河雄姿倏然呈现。

 “山魂系列”中,画家采用了饱和式和满幅式构图方法,画面很少留白,在画家汪洋恣肆、挥洒自如的笔下,我们仿佛徜徉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嶙峋峭拔的山峦,沉雄厚重的岩石,都被画家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体征,它们都是有生命和灵魂的物体,血肉丰满,有情有义,亦或似飞天的嫦娥,亦或似飘逸的织女,亦或似蜷曲的龙身、亦或似瞠目的豹眼,亦或似凤翥鸾翔,亦或似牛角牛肋,亦或似兵书宝剑,有的似面目狰狞的九头怪,有的似神女折叠的锦缎,还有的又似王昭君绾起的绫罗,……这些亦梦亦幻亦实亦虚的抽象图景任读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驰骋想象。正如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jpg18.jpg

jpg19.jpg

画家曾说,山魂之五、之十四、之十五描摹的山脊和山道酷似牛角和牛肋,为什么在画中反复出现,其意图就是要歌颂牛的品格,牛的精神。牛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和华夏民族一路走来,贡献多多,牠的忍辱负重,勤恳艰辛,任劳任怨,勇于牺牲,不求报酬,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正是八亿农民的精神。

姚伯齐运用这种独特的个性化符号,飞扬灵动、变幻多端的笔触,达到了意到笔随,境到墨随,心到景随的艺术效果,表现了画家对大山的解读,对大自然的哲学体悟,收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因此,“山魂系列”之一和之三被国家画院所收藏。

“新三峡系列”是画家的倾力之作,扛鼎之作。

jpg11.jpg

jpg12.jpg

划时代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三峡的面貌将有极大的改观。水位将调蓄到175米高,很多名胜古迹将从视线里消失,鉴于此,更有一种使命感和紧迫感,促使他想尽快创作出一幅表现三峡的巨作,将192公里的三峡浓缩在一件作品上,这件作品既要有三峡的基本风貌,又要有个性化的感受,还要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新的美感。

长江三峡一步一景,移步换形,既然是创作,就不能把整个三峡摹写和照搬到作品中来,怎样取舍,怎样确立主次,怎样写山真骨,怎样表现山的灵魂,整体结构如何把控,都要做到成竹在胸。

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三峡对于姚伯齐来说,已经内化于心,融入他的灵魂和骨髓了。虽然这是一件既艰难而又迫在眉睫的工作,但他充满自信,觉得有一定的把握。焦墨山水长卷《魂系三峡》的创作开始后,画稿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力求把对三峡的切实感受集中体现出来。在那两年多期间,他昼画夜思,每一处的变换转接都要想尽办法使之自然流畅,每一张八尺宣纸都要认认真真地画上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笔。好心朋友劝他缓缓劲儿慢一点儿画,否则劳累过度会延及生命。可他觉得假如他能踏踏实实画成一件值得流传的作品,更能安慰自己筋疲力尽的身心。就这样,焦墨山水长卷《魂系三峡》终于 大功告成了。1999年至2001年,700多个日夜,整幅画长60米,高2.48米,画面从川东白帝城起笔,到宜昌葛洲坝落笔,共用了48张八尺宣纸。与表现题材相适应的是技法。画家用笔形成了自己系统的方法。画主峰近景时中锋侧锋相交汇,短皴和长线条相转换,自然而娴熟。尤其是在表现山脉结构的重墨粗线条与短线相呼应,犹如墨分五色的大泼彩效果,使黑白灰在对比中沉着而响亮。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他为今生能尽情地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而感到自豪和荣幸。当它第一次被陈列在郑州美术馆那特大的半圆形展厅里时,他心潮起伏,感慨万端。2001年,《魂系山峡》等作品结集出版并在南京举办个人展出时引起了轰动,原展出时间定为一周,后主办方和承办方应观众要求又延长一周。

在一片赞扬声中,姚伯齐冷静思考,《魂系山峡》从构图上总觉不完整,专家提议将新修建好的三峡大坝融入画作之中会更好,此后他又两次到三峡大坝进行采风,然后开始了又一新的力作《三峡魂》的创作,2002年开始,到2004年,历时三年,姚伯齐不顾年老体衰,带病坚持作画,有好长一段时间,腰痛病患了,不能站立,不能在画案上画,也不能架梯在墙上画,而是趴在地上作画。终于完成了既注重气势和力度,又突出了三峡山形水势及两岸人文景观,相对完整的《三峡魂》巨卷。这幅长70米、高2.5米的鸿篇巨制,共用56张8尺整张宣纸。《魂系三峡》和《三峡魂》这两幅长卷,犹如中国三峡绘画史上双子星座,气势磅礴,恢弘苍茫,铁骨雄奇,笔走惊雷。 

艺术是无止境的,可是艺术贵在创新。这个“新”字给一个探索者带来不少痛苦和折磨,这个“新”字又要经受起多少反复与挫折。姚伯齐在这五十多年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对这个“新”字来之不易,深有体会……他能用焦墨将三峡壮观奇丽的景象描绘出来,算是圆了他为三峡立传的梦想,同时能用他的焦墨着色和泼彩手法来表现它特有的朦胧与绚烂多姿,以别于历代传统的彩绘画作品,给人以现代色彩美的享受,就更知足了。

自参加2016年12月国务院三峡办、中央新影国际传媒集团联合组织的《艺术家眼中的新三峡》采风活动结束后,姚伯齐的心情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创作热情高涨,他决定用焦墨着色的方法或用泼彩的手法来展现新三峡的壮丽图景和三峡大坝合龙后三峡库区的新成就,新面貌。《高峡出平湖》、《神女溪》、《神秘天坑》等数十件作品已经封笔,不久的将来,一批格调高雅、品质上乘的优秀作品又将呈现在观众面前。

jpg风华正茂.jpg

jpg锦锈中华.jpg

jpg龙飞凤舞.jpg

作者简介:袁呈彦,原监利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现已退休,但仍笔耕不辍。

655746008483512326.jpg袁部长图.jpg

作者近照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