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篇小说《雪云顶上》描写的是大江局工作队前往雪云顶村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为打造精品,该小说前后修改了28稿。面对重重困难,作者塑造了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来做的整体群像。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口语、歇后语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这虽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精准扶贫的蓝本来读。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5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谭海青来到吴老抛家。当时,他老婆正在洗床单。
饿得要掉气了,还不弄饭吃,吴老抛大声催促着,一个劲喊饿。
看到谭书记过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吃了饭准备出去谈笔大生意。他直愣愣的梦呓般地说辞,整张脸都不自然。
谭海青鼓励吴老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发展产业,可从种果树、药材和养殖开始,不要好高骛远。
吴老抛装出非凡的能耐,他说,要实现脱贫,也不是吹,这些小打小闹的产业,是麻绳拴豆腐,不值一提,免得把自己的计划搞乱了。
最后,他补了一句,不管怎样,贫困户还是要当的,不当白不当。
谭海青耐心地说,你发展贝母,发展李子,多养几头猪,并不影响你干大事业呢。只要你愿意发展,我们俩就来搞个发展规划。
早就听说吴老抛爱打鸟,谭海青指着随意丢在门边的橡皮叉子说:以后再不能打鸟啦。
打鸟那又怎样?我才不管那些呢。
你没听说邻村打白天鹅的判了三年刑吗?谭海青把这个案例给吴老抛讲了一遍。
听说打鸟要座牢,吴老抛现出窘态,随后一古脑儿把邻村几个打鸟的人都说了出来。
谭海青举出打鸟判刑的事产生了效果,吴老抛瞪大眼睛望着谭海青有十多秒钟,眼睛眨都没眨一下。
他岔开打鸟的话题。哦,谭书记你莫绕圈子了,你到我家来,真的是为了这些事儿?可能是……
吴老抛含糊不清,似是而非地低声吱吱唔唔着自问自答,其实只有他自己才听得见。
打鸟的事,要杜绝,产业的事要从长计议。谭海青宣讲了一些产业发展的好政策。
走的时候,谭海青问吴老抛,是否愿意去看一看别人家的产业。
这……要得啊。
谭海青常于夜阑人静之夜,冥思苦想采用什么良策治理思想贫穷,这比修公路的事还让他焦心。
过了三四天,工作队外加村支两委班子,带着十多个贫困户在村里参观种植和养殖。
跟村书记一商量,很快达成一个方案,让贫困户到自强自力的村民家去,看一看,学一学,也许能触及他们的灵魂。
这样大规模参观学习,村民从来没有参加过,个个都很兴奋。吴老抛觉得自己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贫困户们到别人家参观,看人家的林果、药材。工作队用这种方式医治不上进贫困户的“心”病。运用勤劳对比和收入对比,巧妙地激发自尊心,增强内生动力。
一圈转下来,吴老抛惭愧得低下了头。他觉得,这是对自己这个健康人,打麻将打得腰酸背痛的人极大的嘲笑和奚落。
哪怕谭书记没有说他半点不是,他觉得比村民的嘲笑和讥诮更令他难受。
回家的路上,谭海青真心地说,老吴,陪你喝一杯怎么样,提振一下你的士气?
吴老抛赶紧躲过谭书记的眼神。以前,他总是感到愤愤不平,为什么增收的大门始终向他关闭着,今天他总算明白了,别人是如何努力的。所以他回答说:不了,谢谢谭书记,我得想想脱贫的门路。
谭海青洞察入微,趁热打铁地说,人生在世,光想度日子是不够的,现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努力,脱贫是没得问题的。
吴老抛有些拘谨地说,以前,是过一天算一天,现在政策多好啊。
谭海青又接过他的话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都是“以穷为耻”,最怕别人说自己穷酸,都以勤劳致富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而如今一部分村民却“以穷为荣”“装穷争穷”争当贫困户。
谭海青和吴老抛两个意趣不同、性情相异的人,像两个相识多年的老伙计,无话不谈地聊着脱贫规划和增收项目,彼此之间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