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雪云顶上》第七章 3、4、5

大美绿图片.jpg+.jpg

 

雪岩顶.jpg

编者按:长篇小说《雪云顶上》描写的是大江局工作队前往雪云顶村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为打造精品,该小说前后修改了28稿。面对重重困难,作者塑造了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来做的整体群像。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口语、歇后语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这虽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精准扶贫的蓝本来读。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3

起先,部分贫困户对易地搬迁没抱多大希望。

悠长的岁月里,他们祖辈生活在大山里,住破旧的房子,有一种逆来顺受的秉性。

听说不出钱不出力就有漂亮的新房住这类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少数村民对争易地搬迁房恨不得打破脑壳,也有不少村民总是持怀疑态度

八组贫困户李明树就是这样。起初,他们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不了解,不信任。突然就有这么好的事说来就来,这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两样呢?

谭海青约好这天到李明树和黄友国两家开屋场会。

行路难。上坡再下坡,谭海青绊倒在枯树桩上歪在了坎边。

向群连忙拉起他,问,谭书记您没事吧?

没事。谭海青忍住腰椎的疼痛坚持往前走。

阳光欢快地闪烁,透过层层绿叶照射到工作队员身上,树叶轻盈地摇曳,在山风中发出沙沙响声,大家如痴如醉地尽情欣赏那色彩斑谰的绿色林海。

累了时,志明就喜欢喊:

干一杯新鲜空气!

工作队抓着粗糙的树桩,艰难地往前行走,头上冒汗,鞋子里已吸足了泥巴水。他们三人喘着粗气来到李明树家时,李明树和黄友国两对夫妻正在场坝里谈论着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工作队驻村的事。

李明树撇了撇嘴说道:你们以为工作队能搞几天?只怕个把两个月就走哒。莫作大的指望,以前还吹得伙色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所以说,给贫困户起屋,那只怕是脑壳想偏哒的事。

正在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瞥见工作队的身影,先是一怔,接着干咳一声,往工作队来的方向指了指,示意李明树,来人了。她是黄友国的老婆。

李明树看到工作队来了,非常不好意思的连忙大步往工作队这边走。

嗳呀,谭书记,王同志,向同志,你们是稀客,快到屋来烤火。不晓得是什么风把你们刮过来哒?这是李明树对工作队的开场白。

我们今天专门到你们两家来转一哈。谭海青用村民的口气回答。说完,三个人一齐走到李明树的老婆跟前,问她的病情和用药的情况。

黄友国火烧火燎地说,老婆子,快倒茶哈。这时,李明树尴尬的心境才渐渐平和自然。他说:家里两个病号,唉,条件差,害得你们跑了一趟又一趟。

雪云顶村偏远闭塞,而八组就是雪云顶的边边角角,可称得上雪云顶的北极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真是值得怜惜,这样的生活条件,一辈子埋没在这里,哪里能要求他们一下就有高素质,高认知呢?任何嫌弃他们的思想都要不得。 

4

大家围着火炉坐下。

两个贫困户三个工作队员的屋场会在李明树的火坑屋里召开。

到家里开屋场会,对于李明树和黄友国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无疑是他们枯燥生活中的美妙插曲,他们感到新奇。

工作队宣传了精准扶贫政策后,开始进行贫困户再甄别。

先是填写贫困户产业情况统计表,在统计林地面积和耕地面积时,李明树和黄友国还诚恳地找出林权证和土地承包证。

对于收入情况统计,李明树和黄友国都一致地说没得。

志明把表格递给李明树和黄友国看,指着农产品收入、转移性收入等栏目问,都没得吗?

黄友国的老婆说,怎么没有呢,地力补贴,国家公益林补贴都有啊。

黄友国板起脸恶狠狠地说:女人家,少多嘴多舌。

于是,两家人居然都闭了口。

黄友国红着脸说,有还是有,就是不多,养了一头牛、两只羊、两头猪。不过,在我们这儿也只能自产自销,哪里卖得成钱嘛,公路都没得。粮食直补是明帐,不屑说得,还有生态公益林补偿,一亩才十二块七角伍,百把亩,嗨哒嗨千把块哟。李明树显然对这些补助不屑一顾。

把贫困户人均收入测算表填好后。谭海青用商量的口气说,老李,你这房子不遮风不蔽雨的,又潮湿,很不安全呢,能不能考虑搬迁出去呢?

我,都这把年纪了,搬,怎么搬?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是国家出台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专门解决贫困户没房子住的问题。是交钥匙工程,人平二十五平米,户均不超过壹佰贰拾伍平米,每平米捌佰元标准。不过建房之前,人均要交贰仟伍百元的押金。志明详细解释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再强调这几个重点。

李明树和黄友国两家都非常反感人平交贰仟伍百元押金的事。似乎这是多大个坑似的。

政府把屋起好哒我们只去住?我不信,我也起不起屋,也没得押金交给你们,也不是我乱说,说不定你们三五个月就走了,回去就要搞提拔,起屋还不是一句话。到时候我们的押金都不晓得到哪儿去取。

李明树怀疑的态度一点也不含糊,除了根本不信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外,也不信任工作队。

谭海青、志明和向群三个听了李明树的话,觉得不可思议。

黄友国的老婆咕噜着说,你莫这么犟,起屋多好呀,不听人劝。

黄友国又低吼道:莫多嘴,傻想个么字?这难堪的局面让工作队很纠结。

谭海青说,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习总书记的要求,你看,你们家不改善住房条件,怎么脱贫啊?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你后人着想。住这房子,可能李来才就难得讨到老婆。

李明树忽略着老婆的声音,大口地吸着烟,又喝了一口茶。

李明树的儿子,年近四十的李来才用眼睛多看了谭海青一眼,又看了看志明和向群,鼓了鼓腮帮,用很无所谓的语调说:

猪子往前拱,鸡子往后刨,各有各的活法。找不到媳妇子也不是这房子的问题。

没等别人说话,他又放大炮似地说:

脱贫不脱贫,别人过一天我也过一天,找不找得到媳妇子看我的命。再说我们不脱贫,你们也脱不了勾,那天你们开会是这么说的嘛。

5

李明树的老婆觉得老公和儿子的话很不在理,对工作队不敬,她不由得有些生气,继而羞愧不已。  

黄友国的老婆不想听下去,她靠到墙上,脸色苍白。

谭海青听到李来才说出我们不脱贫你们也脱不了勾这句话,气得要死,但还是忍住火气,平和地说,向群,你把建房的图纸拿出来,让他们两家看看。

接着,谭海青又巧妙地宣传了一些惠民政策,恰如其分地说了些过了这村没得这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话,暗示他们抓住机会。

黄友国已经开始动心了。他一边在火坑边转,一边喃喃地说,这本来就是蛮好的。

谭海青想,贫困户决定行动的原因真是太有意思啦。开村民大会时,黄友国觉得易地搬迁太划算了。今天,他大概是因为押金的事而纠结。

李明树看到黄友国的态度转了弯,也对工作队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反正是不搬出去,要起屋就在原地。李明树总算同意分散安置。

谭海青说,你这儿不适合居住,水,电,路,通讯都不畅,从7组那边过来几公里没得人烟,住这儿,老了有个三病两痛的,也不方便。现在有政策,你不搬,真就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李明树的心里热呼起来,看着他儿子说,李来才你也该管哈事哒,以后你要当家作主。

李来才抬起头来看着破旧的老房子,觉得比自己爷爷的爷爷还要老,心里又酸又苦。想着生活在这个山旮旯里,一辈子跟瘪三一样,心里一阵酸楚。他说,谭书记,莫听我老汉儿的,我们肯定要搬哈。

天啦!谭书记,你不知道我们这房子住着多危险啦,生怕哪天跨了,赶快搬迁吧。李明树大声说着。

好,谭海青回答。

李明树今天才从过去贫困的生活中醒过来,心里涌着浪花儿。他拉着谭海青的手,对先前的话表示过意不去,说了一些陪罪的话。

他说来年起码养十头牛,问能不能搞产业发展小额金融贷款。谭海青说,具体情况等联系好了就通知你。

要得,要得。

平素村民都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话十分真切,今天,李明树和黄友国心里的喜悦装都装不下,两家人个个皆喜。

屋场会到最后更是亲热,大家谈起了路、水和通讯。

太阳老早就落下山去。李明树和黄友国一直送工作队到村口。他们快乐无边,心里翻江倒海,汹涌澎湃。

谭海青和志明、向群返回村里住处时,王贤江早在那儿等着谭海青。

他告诉谭海青,由于目前征地协商较难,自己愿意把村委会旁边那块两亩贝母地让出来做安置点。他说,那块地,前面地势开阔,敞阳,背后靠山,这边靠村委会,交通好,蓄水池就在左边,水也好。是个好屋场。本来是自己家准备在这儿起屋的,还是水往急处流。

谭海青迟疑地说,这怎么行呢?

王贤江像是有一种奇异的定力,说,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再说。搬迁安置基础设施的钱就是那么大个粑粑,这地方在我们村算是最好的宅基地,就算是对贫困户的一点贡献。

大家沉默,眼神齐刷刷地望着王贤江。

王贤江在大家眼里又有加分:一心为村民的好干部!

谈过地基的事,轮到谭海青发表意见:

总之,易地扶贫搬迁是好事,是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的主渠道,也是脱贫有力的杠杆。我们一定要好事好办,全力以赴。

送走工作队,李明树开始打扫牛圈,感觉没以前那么脏那么累了,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起来。以后我要多养殖几头牛,要比黄友国养的牛多,不能输给他。

收拾完牛圈,李明树听到了一阵碗盏声音,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儿。今天没有等他做饭,大概是李来才在厨房做饭。这是为什么?李来才在家里还不曾这样勤快过。他感到一切都有了改变,高兴。

该死,要是我有钱的话,才不住在这个孬地方呢。不过,我呀,我打算马上搞种植。李来才边吃饭边对他父亲说。

管你搞哪一项产业,总的来说,比赌博打牌或呆着不干要强。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