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篇小说《雪云顶上》描写的是大江局工作队前往雪云顶村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为打造精品,该小说前后修改了28稿。面对重重困难,作者塑造了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来做的整体群像。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口语、歇后语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这虽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精准扶贫的蓝本来读。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4
九点还不到,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位村民都来到黄友国家。通知的十点,大家提前一个小时,真是奇迹。
谭海青在村民中走来走去,跟大家交流得火热。
我呀,早就想学学技术,没技术哪个行呢。
好,好,培训真好。
十点整,培训课正式开始。大家坐在场坝里专心听畜牧专家向群讲课,他讲得思路清晰,语言平实,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
白胡子和李阳明用夸张的语调大声说:嗨,他讲得多棒。
向群满脸喜悦,微笑道:以后有需要,就喊我。
太好了。你真是我们的好干部。
果不其然,秀娃儿的发言十分成功。她毫不含糊地直接用发生在本村的事例,来证实等靠要造成的贫困,把那些白天黑夜忙碌的村民着实赞扬一番,以此作为勤劳致富的佐证。
你的发言让我们很受启发和感动。好多村民惊奇地看着她,以为是工作队帮她写了讲稿呢。
秀姐夫一直在开心地微笑,还不停地向秀娃儿点头示意,是那样的开心快乐。秀娃儿从他扬起的眉毛和表情中感知到,自己今天的发言可以呀。
参训人员每个人吃两个馒头,就开始实践操作,谭海青说,养殖户参观黄友国的牛舍。
这么多人参观,他不禁有点洋洋自得,于是搓着手,迈开脚步往牛圈走去,二十多位发展养殖的村民也蜂拥而进。这当然是黄友国养牛史上最热闹的景象。
他双手撑着半人高的牛栏,跳进去,开始给牛拌草料,看起来很熟练很有技巧又很认真的样子,何况还有这么多人来学习呢?拌完草料,又用梳子为牛梳毛,又冲洗圈舍,打扫得更干净。
参观的村民都说,搞得太过细了,太过细了。
这么说的时候,黄友国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你们都快来看呀,我养牛当然有哈数呢!等着瞧吧,我才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他甚至想像着年底卖牛后大把大把收钱的场景。
大家把黄友国养牛的细心当做一把尺子,极力与他靠近。
黄友国恨不得把养牛的经验一口气和盘托出,以便体味一下向群在台上讲课的感受。同时,他还一古脑儿把自己一家的脱贫规划说了出来。说这十六头牛都是贷款买的,还养四头猪,种2亩贝母,今年收入可能有七八万,脱贫是板上钉钉了。
他的话产生了预期效果,来参观的村民个个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就连吴老抛也惊叹,牛圈都冲得这么干净,完全可以在里面开席。
大家兴致很高。
向群牵过一条牛,开始讲解怎样预防牛生病,什么情况下怎么防治等。有几个村民还提出了一些平时遇到的难题,向群都一一作答。特别是当张大转问:如何让母牛每年都生崽?大伙都笑得不行。
大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学习的同时也低声谈论着养殖的规划,间或说几句段子。谭海青及时介绍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且每斤高于本地市场价一至两块。
我的天,真的不用愁销售啦。
这场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培训,好比久旱的天气淋下一场好雨,唤醒并滋润着村民,大家神情自若地哈哈大笑着,各自都有感慨。
今天学的知识真不少哟。
没有比这更好的培训了。
培训结束,时间是下午五点钟。被夕阳染成金黄的日本落叶松林,像是镀了金似地放着耀眼的光芒,那些在风中摇摆的枝叶给这幅乡村美景添上了动感。这画中,村民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伴回家,他们的背影映着落日,一阵微风拂过他们的脸,拂过他们的心际,快乐跟随着他们。
5
大腿好酸啊,小腿也是痛的。
工作队的工作量,不允许身体完全舒畅,他们心甘情愿地透支着体力。
宜人的季节,天空那么澄净,气候那么温暖。在往李阳明家去的路上,谭海青感到腿脚软而无力,头也昏昏沉沉,看什么都模糊不清,好象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眼前飞。
风哗哗的,吹得林子里的枝条相互拍打,摇来摆去。
谭海青腰疼得顾不上这些,眉头悄悄皱了两下。细致的向群捕捉到了。问他:坐下休息一下再走吧?
一坐行千里,还是继续走吧。
太阳欲加明朗,路愈加艰难。谭海青说,李阳明老人已近八十岁,所有日用品都从这条路上背回去,真是难为他了。
这时已能看到老人的屋了。今天走一趟为什么就比往回累呢?他觉得跟老人比,显得有些渺小。
想着这些的时候,他的脚下有些异样,地上仿佛铺满一地棉花,下脚没有轻重,而树林和天空都在旋转。
脑子一阵剧烈的疼痛,“噗啪。”重重地一声。
谭海青倒在路边,前额正巧撞到一大石头上。
向群大惊,赶忙上前去扶,扶不动。喊,也没有回应,谭海青眼睛轻轻地眨了一下,再也没有动静,昏迷了。
向群有些惊慌失措,他东瞧瞧,西望望,仰着头,竖起耳朵,竭力要找到能帮助的人,可是没有!
他坐在地上把谭海青抱起,他知道,若让谭海青躺在湿漉漉的地上,怕是会中风的。
向群一时显得无助,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他挺直腰干背着谭海青往上走,泥泞的坡路东倒西歪,头撞到这棵树上,又撞到那棵树上,只走了十四五米,两个人都倒在草丛里。
十秒钟、二十秒钟,一分钟,五分钟,小路上还是没一点动静。
他焦急地拨打电话,没有信号。
他感到周身难受,仿佛头上挨了一顿棍棒。他嘀咕着:菩萨保佑。
霍然间,前面小路上走过来一个熟悉的人影。
向群简直难以置信,来人就是村里文质彬彬的秀姐夫,他到邻村联系房子装修及家具生意后,从小路回家。
向群的情绪一下子振作起来,仿佛暗夜里点燃了火花。
谭书记昏迷了!
向群寥寥数字,猛烈地击打着秀姐夫的耳膜。
他先是一楞,瞬间便清醒,几个飞步过来。
他人高马大气力足,使出浑身劲儿,背着谭海青往回走。然后跟向群一起用摩托将谭海青送到镇卫生院。
看到谭海青胸脯在一呼一吸中起伏不均。医生变得严肃起来,把手放在谭海青的额头上沉重地说道:赶快送县医院吧,越快越好!
当天晚上,谭海青进了县医院重症监护室。
连夜赶来的村民不声不响地等在外边,不说话,屏住呼吸。个个面色煞白,面面相觑。
大半夜过去了,人群中有轻微叹息声。还好,只是轻微的脑震荡,好在是撞了前额,要是后脑勺,那真的不可想象。
那一天一夜,志明与向群目睹了令他们一生难忘的场面;20多个小时,等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几十位村民个个神色紧张,敛声屏息,腿子不时地在颤动。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里面的动静。时间过得真慢,天开亮口的时候,医生出来悄声报告好消息:
醒了。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
谭海青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时,神态安然地看着走廊里的人,眼泪哗地流下来。
这就好了……这下可放心啦……
村民呼地一下围过去,后面的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张开嘴巴,目光都聚集在谭海青身上。看到谭海青神情安好,都喜不自胜,松了一口气。
我命硬,死不了的,你们快回家休息吧。谭海青风趣地劝村民们回家。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谭海青斜躺在床上,阳光透过玻璃窗子照射到病房,空气是那样柔和,心情是那样舒爽,四周宁静而安谧。
这时,楼道里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沿着敞开的门循声向外望去,眼里出现一抹耀眼的红,一面红色锦旗向病房这边飘来。
脚步声越来越近。
谭海青饶有兴味地看着这面锦旗,心想,又是哪位垂危的患者在医生的妙手下起死回生?所以送锦旗来了?
那一抹红飘进了谭海青的病房,上面印着“心系百姓办实事,求真务实显真情。”
这时,他的耳际传来一阵熟悉的低语声,他才把眼睛从锦旗上移开。
没得事,你们来吧。秀娃儿说话惯用的语调传到谭海青的耳鼓。
锦旗居然送到他的病房来了。秀娃儿与二十多个村民的身影映入谭海青眼帘。
谭海青极力地镇静自己,眼里还是满含泪水。他觉得自己受不起村民的这种厚爱。
他对秀娃儿和前来送锦旗的村民说,摔跤再正常不过,这没什么要紧,我的命大,这点小事就死的话,岂不是太自私了吗?他笑道,危险就发生于一瞬间,可村民的情谊将一生铭心刻骨。我相信,在没有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前,上帝不会让我死掉。
几位年长的老人滴下泪来,用低沉的声音说;
好人有好报!
秀姐夫把一大包零食和水果放在床头柜上,祝谭书记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