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篇小说《雪云顶上》描写的是大江局工作队前往雪云顶村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为打造精品,该小说前后修改了28稿。面对重重困难,作者塑造了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来做的整体群像。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口语、歇后语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这虽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精准扶贫的蓝本来读。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二十四
民俗旅游 雪云新村迎远客
神韵万里 峰回路转星满天
1
天空仿佛顶着透明的蓝色盖子,细软的白云和绿色的林海两相连接。太阳挂在天空,云顶山高高地矗立,像是擎天一柱,并远远地与巴山红叶相望,仿佛在对话一般。
令人无法相信,刚搬进安置小区不久,村民还没作好民俗旅游的准备,就来了第一波游客!
雪云顶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是幸运人物。
一家家都在计划着创办民宿旅游。
村民放开喉头,向着休闲避暑的旅客摇旗呐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夏日的雪云顶,树叶上滚动着应时应景的露珠,湿润里透出浓浓的绿。翻耕的土地滋养着林果和药材,太阳冒出山尖尖儿,一缕一缕熠熠发亮。云顶山上的林海,满坑满谷的野果,千奇百怪的古树,如梦如幻……
人生如此幸运,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雪云顶村休闲避暑的第一单生意撞上了金田明和何发财。
当时天气特别晴好。何发财拿一大把嫩得出水的苕秧,提一把五寸多长的小窖锄,栽苕秧去。金田明拿把扫帚,戴上口罩,扫公路去。
金田明指着何发财的锄头,笑他,哪象个搞事的样。何发财说,你晓得个屁,深栽洋芋浅栽秧,红苕栽到皮皮上。你看我的收成比哪个的差?
宁栽秋苕,不种秋荞。在我们这个高山,栽苕还是早了点。
老金,种田,你得服我,讲文化,我服你。何发财不服气地说。
古人说的没得错,运气来哒,门板都档不住。
两个早起的人在公路上日白时听到:笛,笛笛笛。
汽车喇叭声,清脆悦耳。
这么早就有车来?金田明和何发财往边上站,就象仪仗队。
嘎。两辆轿车从容停住,车窗玻璃摇下,美女伸出头来问:老伯,这儿离云顶山还有多远?
那声音甜得腻人。
金田明说,就在前面呢,两里路吧。哪这么早呢?
我要到云顶山看日出。
何发财指指太阳,说,今儿个晚哒,明天看。早上五点就要从这儿动身。
美女把头转回车里,对车里的人说,要等明天。车里人说,这儿空气爽,找地方住下来。
老伯,我们把车停在广场上行不?
行,停吧,可以停。
金田明和何发财生怕答应慢了得罪远方来人。
附近有没有食宿的农家乐?
暂时还没得。
没得?来人失望道。
金田明说,我们可提供食宿。他连忙拿出手机,打通谭海青的电话。谭海青在电话里给金田明如此这般地交待得一清二楚。
金田明对客人说:你们等一会,我们村第一书记,大江局驻村干部谭海青马上就过来。
十来分钟,谭海青骑着摩托赶来,他决意促成这单生意。
谭海青与客人交谈后,说,完全能为你们一行准备食宿,包吃住,每人每月一千八百元。
金田明和何发财张大了嘴,惊愕不已,一个月一千八?
两个年轻美女指了指田里嫩得滴水的小白菜,说,看到就想吃一口。金田明说,没打除草剂,没用化肥,吃起来又嫩又脆。天天给你们炒这个菜。
一行人停车,往云顶峰方向走去。作为才搬进安置小区的贫困户,后人都不在家,能腾出住的地方,可那左摇右晃的木架子床,断然是见不得客的。
谭海青连忙给秀娃儿打电话,讲明了原由。秀娃儿让金田明和何发财到她的家具店选,然后迅速送过来。
赊家具电器,要上万呢,胆子真大,行么?金田明想起她老婆和儿子大前年生病,借了八千多元钱,白天黑夜都在焦愁。
这哪叫胆子大?这叫碓窝子里放鸡蛋,稳舵舵的。何发财说。我看这是砍哒树哒捉八鸽,金田明还是半信半疑。
老金,胆大的日龙日虎,胆小的日抱鸡母,以前房子没得,公路不通,信号又差没得办法搞旅游,我老表在西湖乡就是搞的农家乐,一个夏天就挣八九万,没得看样有比样。
谭海青说,这家具钱我帮你在秀娃儿那打欠条,你赚了钱还我,赚不了钱家具是我的,怎么样?
这么一说,金田明有了勇气,说,哪能麻烦谭书记呢,我打电话跟秀娃儿联系。
金田明立在大门口,房子后边就是云顶山,仰头看那山那云那风景,看得心旷神怡。加上这独特的气候,就凭这个挣钱了!
两个房间一个月就是三千六百元,一个热天三个月,那不就是一万多啊。金田明就着剩下饭菜,边吃边和老婆算帐。
整个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小村迫切希望这种旅游避暑一发不可收。如今,城市的餐馆,歌厅,彩票,娱乐打牌,都在下滑,只有旅游避暑,休闲养生这个新兴产业,节节上涨。
何发财和金田明合伙请了黄友国的侄女为客人做饭,两家每月付一千伍百元工资。
金田明和何发财拉到的第一单食宿农家乐,无异于写作破题,开了个好头。
这个夏季急骤升高的气温,与以往并无两样,村民已没有了往日的焦愁和念叨,反而呈现出无比的喜悦和期盼。只要汽车喇叭一响,他们就希望是避暑休闲的客人来到。
2
这是雪云顶新时代的开始。
太阳如车轮一样大的时候,村民又津津乐道地谈起了绿色生态环保林果,各家各户攀比着收益!生怕比别人差。
大片大片的林子,深绿中散发清凉,野果和药材,形成山林的神圣与安谧,却掩不住人们对原生态的奢求。
以前村民总是把林子里的山货看得很贱,殊不知这绿色食品是现代人求之不得的珍品。
如今,林子里满山满岭的野核桃,野板栗,只要在山里采摘,就有人开车到村里来收购。云顶山富硒环保的原生态野果,供不应求。
松树包,杉树槽,核桃板栗长在半山腰。村民都把野生核桃叫山核桃,山核桃和野板栗长在半山坡,采摘较容易。
况且属壳斗科的核桃和板栗,不怕脊薄,云顶山到处都是。
植物真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们营养生长越弱生殖生长就越旺盛,就是说,它们枝叶若长得不太旺盛,反而果子结得更好。比如土壤贫脊之地,那花就开得格外艳丽。
这个夏天村民发起了一场采摘山核桃和野板栗的热潮。云顶山上,竹竿敲击树枝的声音,就象交响乐一样悦耳。
噗噗……啪啪……
核桃板栗落在草丛里,掉在落叶上,偶尔一颗砸在石块上,弹跳的声音就象音乐的休止符。
喜获丰收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手扎出了血,腿碰脱了皮,额头上也落了板栗刺,但村民个个心里欢喜。
村里收购山货和农产品的大小车辆一辆接一辆,车开到各家种户的场坝里,有的已成交,有的在等好价钱。老人们嘿嘿地笑着,那现钱数得哗哗声响,开心极了。
天高云淡,晚霞和云朵,随着人的愿景,变成牛羊,变成飞鸟,你追我赶的,海市蜃楼也时有出现。
太阳升起,照耀着云顶,小村沸腾了。
从村里到城里,再从城里到村里。
村民开始在泥土里打主意。
陆续有赵五,李大国等六个农民工返乡创业。
在广西玉林药材加工厂打工回乡的郭大毛,热衷于种植药材。他说,药商们只要听说是富含硒、神秘北纬30度高海拔地区的药材,就格外青睐。
就连朱大志、全娃子,兵娃子这些光棍们也雄心勃勃地张罗着娶妻。他们再没有那种因贫脊而产生的怨恨,没有那种因贫困而产生低人一等的情绪。
老光棍张大转要成亲了,媒婆问女方:转娃子怎么样呀?
噢……差不多吧,有车有房呢。
媒婆哈哈大笑起来,骄傲地说:贫困户可真是享精准扶贫的福呀。
伍婶不仅买了华为P10,还学会了网购。
“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李阳明又在唱歌了。李来才,我这个年龄还玩得转智能手机吗?
众人哗地笑起来,说,您儿也想学李来才摇一个女朋友吗?
大家都笑弯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