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少近照
汪少正在播出红色节目
人物名片:汪少,职业主持人,职业主持人培训讲师。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之声”访谈节目特邀主持人,昂首阔步行走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路上。
缘分的渡口,有些遇见是命中注定又刚刚好的那个人。2023年3月22日下午,位于武昌徐东添地汇的《红色印象》工作室里,初识汪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温暖细腻的人,阳光的外形,清澈的嗓音。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官网创始人、湖北红色之声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江介绍说:“这是中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主持人。”一年要主持150多场风格迥异的主持时候,我想到了用“个子小,能量大”六个字来概括他。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
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巍峨雄壮,绵延千里,横亘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别山区,一直是革命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从1927年11月到1930年春天,鄂豫皖边界大别山地区先后组织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等,分别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先后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形成了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
访谈之中,汪少特别告诉我,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的大别山腹地新县。这是一片深沉而又厚重的红色土地。它是将军的故里,红军的摇篮。它以鄂豫皖苏区首府的诞生而重写历史。因传奇将军许世友的故乡而远近闻名。
汪少与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艺术顾问影视评论家牛均富交流主持艺术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向蓝天,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届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办,著名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这里唱遍全中国。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人,牺牲5.5万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著名的烈士有王志仁、桂步蟾、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等。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新县籍将军和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汪少一直生活在这片新县红色的热土上,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的故事,儿童时候就萌生了家国情怀。后来到武汉求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冥冥之中有缘分的指引,在一场红色文艺汇演活动上,遇到了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的张春江。两人“一拍即合”,精诚合作,竭尽全力讲好每个红色故事,为了让人们充分地感知英雄人物的坚定信仰,感恩他们的爱国情怀。就这样子汪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之声”访谈节目主持人访谈节目之中。
汪少与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官网创始人、湖北红色之声文艺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江(右一)留影
为了统一领导,1930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在光山箭厂河(今属新县)成立,同时将红十一军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王湾(今属新县)举行,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2月,根据地红军攻克光山新集镇(今新县),改为新集市, 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相继迁到新集。1931 年5月在新集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7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新集正式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鄂豫皖的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息。
红一军成立后实施进攻作战,连战皆捷,并于1931年1月与红十五军会合,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原在三十一师任师长的徐向前,在这年的7月担任红四军军长 随着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1931 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年仅30岁的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歼敌约6万人,使鄂豫皖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展。到1932年6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东起安徽舒城,西至平汉线,南达长江,北至淮河 建立了光山、罗山、潢川、固始、信阳、商城和湖北的黄麻安徽的六霍等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红军部队达4.5万余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我是一个喜欢追梦的人。”汪少说,“这个梦是红色的,它根植于我的血脉之中。”汪少在“红色之声”这个阵地,深情地讲着每一个“大别山上红旗飘”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需要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们持续不断的奋斗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汪少身体力行,昂首阔步行走在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
人物名片:职业主持人,职业主持人培训讲师。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之声”访谈节目特邀主持人,昂首阔步行走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的路上。
缘分的渡口,有些遇见是命中注定又刚刚好的那个人。2023年3月22日下午,位于武昌徐东添地汇的《红色印象》工作室里,初识汪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温暖细腻的人,阳光的外形,清澈的嗓音。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官网创始人、湖北红色之声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江介绍说:“这是中国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主持人。”一年要主持150多场风格迥异的主持时候,我想到了用“个子小,能量大”六个字来概括他。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
鄂豫皖交界处的大别山,巍峨雄壮,绵延千里,横亘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土地革命时期的大别山区,一直是革命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从1927年11月到1930年春天,鄂豫皖边界大别山地区先后组织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等,分别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先后开辟了鄂豫边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形成了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
访谈之中,汪少特别告诉我,他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的大别山腹地新县。这是一片深沉而又厚重的红色土地。它是将军的故里,红军的摇篮。它以鄂豫皖苏区首府的诞生而重写历史。因传奇将军许世友的故乡而远近闻名。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飞向蓝天,中华苏维埃区域第一届运动会在这里成功举办,著名红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这里唱遍全中国。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人,牺牲5.5万人。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著名的烈士有王志仁、桂步蟾、吴焕先、高敬亭、叶成焕等。从新县和大别山区走出了349位共和国将军,养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新县籍将军和50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留下了董必武、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汪少一直生活在这片新县红色的热土上,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许世友将军戎马一生的故事,儿童时候就萌生了家国情怀。后来到武汉求学,毕业后留在了武汉。冥冥之中有缘分的指引,在一场红色文艺汇演活动上,遇到了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的张春江。两人“一拍即合”,精诚合作,竭尽全力讲好每个红色故事,为了让人们充分地感知英雄人物的坚定信仰,感恩他们的爱国情怀。就这样子汪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中国《红色映像》革命老区行栏目组讲好中国故事“红色之声”访谈节目主持人访谈节目之中。
为了统一领导,1930年3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在光山箭厂河(今属新县)成立,同时将红十一军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统一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王湾(今属新县)举行,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2月,根据地红军攻克光山新集镇(今新县),改为新集市, 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相继迁到新集。1931 年5月在新集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7月成立了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新集正式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鄂豫皖的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息。
红一军成立后实施进攻作战,连战皆捷,并于1931年1月与红十五军会合,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原在三十一师任师长的徐向前,在这年的7月担任红四军军长 随着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1931 年1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年仅30岁的徐向前担任总指挥。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歼敌约6万人,使鄂豫皖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展。到1932年6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东起安徽舒城,西至平汉线,南达长江,北至淮河 建立了光山、罗山、潢川、固始、信阳、商城和湖北的黄麻安徽的六霍等2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红军部队达4.5万余人,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
“我是一个喜欢追梦的人。”汪少说,“这个梦是红色的,它根植于我的血脉之中。”汪少在“红色之声”这个阵地,深情地讲着每一个“大别山上红旗飘”的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需要一代又一代革命者们持续不断的奋斗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汪少身体力行,昂首阔步行走在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路上。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汤令,笔名令子,资深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现已退休。现为本网专题部主任。青年时大量写诗歌,中年改写散文,近年主要写游记,作品见诸各地报刊和网站,以优美文笔吸引众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