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仙》
陳年老賬須結清,
獨立舉臂喚民醒。
秀麗山河風雲驟,
仙人指路存人心。
写于2009年3月22日
注: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他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五四时期陈独秀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几乎无人不知。其一,这和他主编《新青年》有关。《新青年》是“五四”反帝反封建的主要舆论阵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革命青年的向导,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二是在他的呼喊倡导下,民主与科学成了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与运动主调,影响极其深远。其三是他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他对封建主义的批判既深刻又尖锐,是当时的人无谁可比拟的。
正因为如此,一大批进步青年都团结在陈独秀周围,纷纷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一些革命青年甚至还直接与陈独秀和《新青年》联系,争取支持,并仿效《新青年》在各地创社团、办刊物,形成一股庞大的全国新文化力量。较有名的为毛泽东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恽代英、林育南在武汉组织“新声社”,出版《新声》杂志等。他们都以陈独秀为领袖,以《新青年》作向导。如1919年3月,恽代英等致函《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确如毛泽东后来所评价的那样,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2、“陈独秀仙”。“仙”此处还暗含“先见之明”、“先驱”的“先”字。
3、第一句指历史旧的一页要翻过去,新的历程要开始。
4、第二句指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批判旧文化,鼓吹新思想,启蒙开智。
5、第四句指陈独秀的历史作用不可抹杀。
6、陈独秀先生是“五四”运动先驱,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伟人,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但由于他认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需等待资本主义发展成熟后方可进行,终成革命局外人。
陈独秀先生1942年病逝于四川江津县,当年安葬在江津。1947年6月陈独秀之子陈松年遵父遗嘱,将其灵柩从四川江津迁回安庆,安葬于安庆市北门外十里乡叶家冲的一块坡地上与其原配夫人高晓岚合冢安葬。
其墓2001年经保护性维修后,总面积1058.85平方米。墓坐北朝南,由墓冢、墓碑、墓台、护栏、墓道构成。墓冢高4米,直径7米,汉白玉贴面。墓碑通高2.4米,碑身高1.8米。墓台两层,正方形,通高2.4米,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墓南台阶与长30米、宽6米的墓道相连接。墓的两侧,各排列32株杉树,喻示着陈独秀走过的64个春秋;5棵龙柏松,则代表他曾经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五大的总书记或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安庆市按照上级指示精神,在1982年拨专款两万元对墓进行整修。1998年,陈独秀墓被批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冢东北方向穿过一条林间小径,约百米处有一简易小院,占地1.2亩,院中二层主楼于1995年始辟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室。内设5个展厅,由10个标题版面构成,展览使用照片资料153张、文献资料6份、生活用具(家具)16件,其中国家一、二级珍贵历史文物4件。目前,安庆市拟以陈独秀墓为重点,在上世纪90年代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独秀园”。新的规划修编已完成,并在抓紧实施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园林式红色旅游景点,将为世人所瞩目。
《陳獨秀傲》
陳說真理青年新,
獨立國共人格明。
秀著風雨勝枯朽,
傲然曆史奈何君。
写于2009年3月22日
注:
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省怀宁县十里铺(今属安庆市)人。思想家、政治人物、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于1927年7月被共产国际剥夺中共党内领导职务。1929年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被开除党籍。之后,陈独秀思想开始向托洛茨基靠近,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并于1931年成立中国托派组织。
由于陈独秀还有较大的影响力,国民党方面希望利用陈独秀与中共之间的矛盾,借机打击共产党的气势。蒋介石1939年接受张国焘提议,派胡宗南、戴笠等到四川江津白沙镇,私访陈独秀。陈独秀看透了他们来意,但是不愿意为国民党提供反共的宣传。
王明在中共党内失势后,周恩来曾多次托人劝说陈独秀去延安,但是都被拒绝了。陈独秀对劝他赴延安的好友朱蕴山说:“中共中央里没有我可靠的人了,大钊死了,延年死了,我也“落后”了,他们开会,我怎么办呢?我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弄得无结果而散。”
陈独秀1939年2月因病到重庆宽仁医院住院时,周恩来、朱蕴山都去医院看望过他。而仅两个月以后,陈独秀夫妇被逐出“延年医院”。据资料记载,他在1939年5月抵达四川江津后,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除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很不固定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的接济。
这时,周恩来再次找上了门。周恩来希望陈独秀不必纠缠历史旧帐,再次表达了中共方面期望他到延安的愿望,周恩来表示,请陈独秀回延安也是毛泽东的意思。不过,陈独秀称他在党内的老友都不在了,不愿意去延安做摆设。
见劝不了陈独秀,周恩来吩咐他的侍卫长龙飞虎拿出带来的一百块银元递给陈独秀。周恩来表示,钱是“互济会”里让他一定收下。陈独秀说什么也不要,坚持退回了钱。
《李守常神》
李大教授乃栋梁,
守义成仁在朔方。
常言“铁肩担道义”,
神驰“妙手著文章”。
写于2009年10月13日
注:
1,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
“神”:不平凡,特别高超的。
2,第2句写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被反动军阀绞死于北京,时年38岁。
3,第三、四句中“铁肩担道義,妙手著文章”乃李大钊改【明】杨继盛之名联。
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
4,“神驰”:心思飞向(某种境界)。
5,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蔣介石枉》
蔣家幾代為國忙,
介於紅黑守青藍。
石立潮水百年後,
枉稱王朝難還鄉。
写于2009年3月27日
注:
1,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
2、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东渡求婚。
1937年8月12日,蒋介石任海陆空军大元帅,
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中共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
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总统。
1949年,蒋介石父子内战失败后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台独,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3,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中国当时唯一可以控制有全国各地军阀、中央军、黄埔系、准嫡系和嫡系拥有几百万军力的国民政府党、政、军非蒋介石,没有第二人,所以蒋介石的存在促进了中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作用。
4,枉:枉費和冤枉。
《蔣公書法》
蔣家為國幾代忙,
公私分明憲政彰。
書如其人顯方正,
法帖可學不飛揚。
写于2018年5月30日
注: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中国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中华民国陆军特级上将,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逝世于台湾台北的士林官邸。
蒋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蒋首先是反抗清朝,接着是军阀混战,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蒋介石历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一再连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并连续当选中国国民党总裁。
申明:注释中的有些名词部分采用360百科。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喻承祥,独立评论人。网名:睡不着的主。知痛堂堂主。做过工,教过书,上过大学,办过杂志,做过学术研究,参加过各种改革的讨论,当过投资顾问,设计完成过企业兼并,出过国,玩过收藏,现在主要走路攝影,万千感触思考皆赋诗中,尤其是藏头诗中。2017年在湖北收藏网开视频专栏《喻承祥谈收藏》已播发七十四期。主要是践行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从思维和表述上看艺术作品的特点”的理论,即兴点评艺术作品。目前主要整理出版品鉴中国社会现象、自然面貌、文化艺术现象、政治现象和中外古今的名人、故事的诗歌,尤其是藏头诗。并欲创造成书画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