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在希望的文学田野上耕耘 

——小小说作家袁作军访谈录

人物名片:袁作军, 男,1964年生,湖北人,农民,2015年正式对外投稿。中国作协寓言委员会湖北闪小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荆楚闪小说》副主编,郑州小小说传媒集团签约作家。30万余字文学作品散见于《金山》《小小说大世界》《羊城晚报》中外报刊。小说、散文作品八次获得国内奖项。有作品入选《2016中国闪小说年选》、《2016中国微篇小说优秀作品集》、2017年《楚风闪韵》、2018《梦里水乡》、2018《小城故事》、2018《闪小说阅读系列·点评本》、《改革开放40年:湖北小小说佳作40篇》《2018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作品《石碑无言纪沧桑》编入武汉大学历史系2019年教学讲义。 

作品+.jpg 


袁近照+.jpg

袁作军近照 

:作为农民,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各种果实。作为作家,你深夜奋笔疾书,为社会奉献精美精神食粮,收获丰硕文学果实。相对于其他作家,你写作条件与环境较差。请问;支撑你文学创作精神动力何在?

袁作军前几年,我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一句话:“人生太短暂,我们不能空手走过。”触及了我的灵魂。我猛然警觉,眼看着过了五十岁,末路将近,我还是两手空空。我决定要干出一点事情来。思索再三,我读书时,语文成绩不错,就想,我以残年余力,硬拼一把,说不定可以当个作家!于是,我就不顾一切,一往直前了。

你文学启蒙老师是谁?为何对小小说情有独钟?

作军:说出来,您可能要发笑。贾平凹。我以前没做文学梦时,闲暇时就喜欢读贾平凹的作品。他的中长篇都是精品,他的小小说其实也不错。当我以五十高龄来学写作,不可能动手就是中长篇,所以,我以小小说练笔了。2016年结识了湖北作协会员、天门高级教师熊荟蓉。她也是专攻小小说的。我拜她为师。于是顺理成章,跟小小说扛上了。

哲人云,越是地方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小小说也不例外。孙方友《陈州笔记》,凌鼎年《娄城人物》等,成为系列小小说之经典。你之《丁村人物》系列小小说,有点地域特色。希望你多向名家学习与借鉴,挖掘当地风土人情,为当代系列小小说,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作军:好的。我会努力学习那些小小说名家、大家的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对一颗重磅炸的处理》发表后,很快被巜小小说选刊》等刊物转载,反响不错。请介绍创作过程。

作军:这是读了陈振林先生的一篇作品(反应中学生早恋的)后,触发我的灵感,仿写的一篇。陈振林老师侧重的是两个学生之间的纠葛。我则侧重于老师、家长对于中学生早恋的态度。侧重点不同,故事绝对不会雷同。我跟陈振林老师说过。他坚决反对仿写。我说,我的仿写是神似而不形似。如果我不解释,人们根本看不出仿写痕迹。我仿的是灵感,不是故事、人物、情节。我也仿写过您的《鱼鹰》,而且题目也是《鱼鹰》,发表在《金山》杂志上。但您根本看不出我的仿写痕迹。我还把陈振林先生的一篇写路灯的作品进行了仿写,写了一个闪小说《灯》,觉得还不过瘾,就又写了一篇《心中的灯》。两篇都发表了。这不是剽窃,是一种借鸡生蛋的投机艺术吧。

文学是语言艺术。你作品生动鲜活之语言,是来自于读书,还是生话,抑或其他?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阐述。

作军:我是把读书得来的与生活所见的,结合起来。我通读过好几次《聊斋志异》文言文版本,里面的语言实在是简短而精炼。所以,我受到很大的影响。我的文章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二句。例如《谁是陈疯》中就有“……铁砚磨穿,鼓捣出一篇旷世奇文。未几,八百元稿费汇单寄来了。”这中间的“鼓捣”是民间口语,“未几”就是文言文。我贯穿所有作品的原则,不写长句子,尽力仿效人们生活中的样子去“说”“道”。就是叙述,我也多是短句,像放鞭炮,砰砰两下就完了。例如《收获季节》开头:丈夫因病暴毙,文欣倏然新寡。才三十岁呀!婆婆垂垂老矣,女儿需要养大……我都是这样安排语言的。

冯骥才巜俗世奇人》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为中国小小说作家增光添彩。该书被视作小小说标杆之作。其中,刷子李》,泥人张》等多篇作品曾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冯骥才因此成为小小说作家心中之偶像,追求之目标!让我们以此共勉吧!

作军:好的。谢谢陈主席!我手头就专门购买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上下册。我会细心领会,埋头前进!


陈勇.jpg

陈勇近照

作者简介:陈勇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六届金麻雀提名奖获得者,监利作协执主席。

 

 

袁作军作品选登

(小小说) 

对一颗重磅炸弹的处理

/袁作军

炸弹.jpg 

初二(3)班男生小风,给同班女神小雨写了封情书!事情曝光,全校哗然。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莲台初级中学最严厉、最不敢触碰的红线就是“不准谈恋爱!”一旦违反,立即“劝其退学”。建校五十年,无人敢越雷池半步。因此,小风的情书,无异于是一颗“重磅炸弹”!

班主任田老师向校长作了汇报。校长严肃回复:“此事零容忍!

田老师奉命通知了小风的家长。脾气暴躁的老风,带着老婆,常年在广州当农民工,累死累活,一年挣两三万元就不错了。他不惜血本,拼了老命供养小风读书,就是希望小风将来“做大官,开豪车!”不再当农民工。可是小风……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老风气得暴跳如雷,连手机也砸了,当即决定马上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小风。

小风领教过爸爸的几次“教育”,每次不是头破血流,就是皮开肉绽。怎么办?坐在教室里的小风,像是等待判决的囚徒,垂头丧气,忐忑不安。教语文的张老师,是小雨的妈妈,专门把小风叫到办公室,说:“小风,多大点事?不要怕。你知道错了,以后改正,不就行了?”

小风几乎要哭了:“张老师,我,我,我本来是闹着玩……”

张老师说:“我知道。以后,这种事可不能随便闹着玩。等你读完书,工作了,就可以大大方方追求你心仪的女孩子了。”

小风说:“学校要开除我了;我爸也马上到家……”

张老师说:“你安心上课。这些都由我来应付。”

张老师找到校长和田老师,说:“十四五岁的小孩子,懂什么恋爱?纯粹闹着玩。我建议此事不要小题大做,宜疏不宜堵。”

校长说:“违反校规,还怎么疏导?”

田老师也附和说:“是啊。事情已经弄得满城风雨,小风的家长已经在路上了。箭已在弦,如何收场?”

张老师说:“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弄不好,就会毁了这个孩子的一生!只要你们二位不阻止,下面的戏我来唱。”

校长和田老师不说话了。张老师忽然在她带的二(2)班、二(3)班同时高调布置了一次作文作业“我给偶像写情书”。学生们的好奇、兴奋、羞涩溢于言表。两节课后,一百多封“情书”就交到了张老师手上。张老师一边欣赏奇文,一边笑出声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同学们的偶像。甚至还有三份“情书”是写给她的!就连平时不爱作文的同学,都有超常发挥。想不到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的作文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在总结会上,张老师极力表扬了所有同学“感情饱满,文采飞扬”,然后,话锋一转说:“同学们崇拜的偶像,都是社会的骄子。我们喜欢人家,暗恋人家,可我们有资本吗?没有!中学大学的学习,就是我们积累资本的时候!所以,我们先把心思藏起来,等学好了骄人的本领,再去爱情的赛场上大显身手!”

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张老师决定把这些“情书”贴到学校的黑板报上。第二天,张老师出面接待了怒气冲冲的老风,并先带老风去参观了学校的黑板报。老风指着满墙的“情书”疑惑地问:“这,这,这……”

张老师说:“所谓的小风谈恋爱,是校长和田老师误会了。是我布置了这么个作业。您想啊,十四五岁的孩子们,谈什么鬼哟!我就是要用这么个反讽的方法,督促他们好好学习呢。小风的成绩一直是年级上游,考上县一中不成问题。您要多关心,少打骂……”

五年后,小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校;又五年后,小风应聘为上海某大型私企高层白领,并成功追到了几乎同样优秀的老同学小雨。小情侣回乡探亲,小风百感交集地对小雨的妈妈说:“张老师,是您挽救了我……”

已有些许白头发的张老师微笑着嗔怪:“嗯?还叫我张老师?”

小风赶忙改口:“谢谢妈!”他的泪水早已盈满了眼眶。

【本文刊发于2018.4.2《羊城晚报》、2018.4期《小小说大世界》;刊发于2018.10期《小小说选刊》】【2018.12入选《改革开放40年:湖北40篇小小说佳作】

  

 

古碑无言纪沧桑  

/袁作军

3.jpg  

石碑,墓前庙首,刊刻先辈名讳、叙述庙宇来历,人们见惯不惊。碑刻店里,不少新碑还在錾刻。但是,真正历经沧桑的石碑,几人何曾见过?那些经历千百年风雨侵蚀、字迹模糊的石头,承载了多少无可辩驳的真相!还原了几多人文兴衰的记录啊!

监利县千年古镇程集,此种古碑真的有多少?由程集镇民政办张国标主任、程集镇宗教办萧开宇主任牵头,笔者有幸跟随古镇老作家王克文先生,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一番探寻。

 

一.失而复得翰林碑

举人+.jpg 

程集镇新观村,有一块异常奇特的墓碑。正面与其他墓碑无异,背面却也是磨光后,刊刻的墓主人生平。几乎任何石碑,背面都不刻字的。这是什么人的墓碑要与众不同呢?此人名王华,是新观、新桥、新冲三个地方王姓始祖。看看背后的碑文,就知道此人来历。

碑文写道:始祖华公字胤昌,别号世卿,由江西南昌府迁入湖北,落籍于凤落河之西,即程集新观是也。华祖生于明永乐十九年,殁于洪治八年。华祖于明正统年间中进士,授翰林学士,进授中书参政,毕生勤于政事,莫或少懈……

此碑,经历沧海桑田,朝代更迭,后不知所踪。十年前,王氏后人竟在很远的地方无意从地底挖到此碑。经众多后裔商议,将墓碑从异地迎回华祖落籍的新观村,建筑高台,供奉其上。王氏子孙,四季拜祭,香火不断。

对于失而复得的翰林碑,王氏子孙,倍加珍惜。既是对祖宗的尊敬、感恩,也是对华祖积极进取精神的推崇。

这块双面碑,刊刻于大清乾隆十五年季冬月吉日。

 

二.三世同榜周公碑

 

刊立于清嘉庆十五年的河头村周公墓碑,也是百里罕见的一块。周氏第二世祖是墓主人。正中间刻的是“二世祖考周公讳廷芳之墓”,上首刻“三世祖考讳周溥妣刘氏”,再上首刻“一世祖墓在西”。下首刻“四世祖妣胡氏”,傍有小字刻“考万仁墓居姚集吴人东”。

此碑刊刻的比较混乱,对人物的称呼也很草率,碑文不规范。

在河头村村长引导下,我们又找到了周氏一世祖的墓碑,虽然残破,但规范些。正中间是“一世祖周公讳之显、妣吴老安人墓。”。按常规,去世的平民百姓老妇人,都称“老孺人”,而这里称“老安人。”如果不是不规范的话,此老妇人就有一定来历。明清时代,六品官职的人,夫人才能称“安人”。宋代朝奉(类似于公司经理、老板)以上的官员夫人也称“安人”。由此可见,周氏一世祖之显公,是有点官职在身,或者富甲一方的。

  

三.别具一格范公碑

光绪.jpg  

一般墓碑的格式是,上首是立碑者落款,(例:孝男XX,孝孙XX);中间是墓主人及夫人名号,(例:故先考袁公讳XX、妣刘老孺人之墓);下首是立碑年月(例: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冬月吉日)。程集镇新观村有范姓清朝始祖范䕫老大人的墓碑,有两处与众不同。

第一是在墓碑上,正中间的墓主人前面有“待誥赠”几个字,说明主人是有身份、有功果的,即将得到朝廷、政府的嘉奖、敕封名号。

第二处是,碑的上首,居然有一段碑文,简介了范公墓迁徙的情况。原文写道: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忆我祖,文学中人也,葬于萧家剅逆水龟内。明堂大渊,水绕小渊,西流庙基,历来墓志昭然。因也远朽坏。苗裔数典难忘之。是续碑刊立,以昭祖德,以传后世云。是为叙。光鳌笔。

这种碑文格式,也值得提倡。令观者对墓主人的情况、墓地的迁徙有一定的了解。

这块墓碑刊刻于大清道光元年。

  

四.县衙告示还原繁华街市

  

程集镇堤头街城隍庙里,还有一块刻于清朝的《告示碑》:署监利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堤市河道淤塞,客舟不便。有近市程公堤盂兰渊,可通南北往来,凡客商货物由脚夫扛抬搬运。而脚夫往来频繁,使盂兰渊堤脚荒易。百朋罗罗其斯。监生刘道和等从中调处,着会脚夫每年认出租钱二串,补给刘姓荒田课资……一经查出,或被指秉,定即差拿到案,从重究惩,决不姑宽。咸丰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仰堤市脚夫勒碑。

现在的堤头老街,房屋破败,人烟稀少。但一块《告示碑》描绘了清朝时期的繁华。此碑说的是,堤头老街后面的河道淤塞,顺江而下的客商无法直达街市。人们就发现了程公堤那里的盂兰渊可通长江。只是货物要脚夫搬运到街市来。脚夫经过的地方,是刘姓人家的田地。踩坏了庄稼,刘姓要脚夫赔钱。经过调解,脚夫每年付给刘姓二串铜钱,作为课租。没几年,街市更加繁华。脚夫路过刘姓的田地更加频繁,但他们交课租也拖拖拉拉。于是,刘姓人家就组织人进行拦截,不许路过;脚夫们人多,就毁坏刘姓的船只,挖断刘姓的拦堤(围住田地,防水的圩堤)。双方甚至大打出手。这严重地影响了集市的贸易。

事情闹到了县衙。县官进行了调解,并给出了严厉的警告。制度写在纸上,看到的人很少。只有刻在碑上,立于路旁,就尽人皆知了。此碑很有趣,告示碑怎么是脚夫出钱请人刻的呢?因为,告示中提到过刘姓人家,有不少读书人,监生、秀才什么的。他们通晓律法,能言善辩。而脚夫都是大老粗,辩论起来,肯定吃亏。他们就来了个笨办法,把知县正堂的告示刻在石碑上,让大家都来监督!这也不失为劳动者的一点智慧。

 

五.年代最远县令碑

  

姚集新垸村有新修的“刘氏宗祠”,大堂内赫然立着两块明代石碑。左边一碑左肩破损一角,如同刀削。这是新垸刘氏第七世祖刘旺权的碑。刘旺权,明朝嘉靖年间人,进士,生卒不详。曾任职河北宛平县令。

大堂右侧的古碑,中间拦腰横断(已修复链接),伤痕历历在目。这是新垸刘氏第九世祖刘天爵的碑。刘天爵,明朝嘉靖年间人,进士,生卒不详。曾任山东东昌县令。

这两块刘氏县令碑是程集范围内现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石碑。另一块明朝天启年间的古碑,在堤头荆南山寺,但碑文模糊,仅能认清“天启”等了了几个字。

……程集,作为一个千年古镇,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语的古碑,它们记录了不同时代人文的变迁。河岭村的覃氏古碑园、张巷村的宋氏祖碑,永丰村程氏二世祖、四世祖、七世祖碑等等为数仅二十几块的古碑……它们几乎都穿越了明清的时代,在风霜雨雪的磨砺中,渐渐模糊、消失。它们等待着我们这些后裔们尽快地去解读,去保护。

 

(此文编入武汉大学历史系2019年教学讲义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