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著名美术评论家鲁虹

jpg作者站在鲁虹背后.jpg

作者到访鲁虹的东湖之上书房,北玲摄2018

47年前的1970年,我在武汉市江岸区红小兵乐团结识了鲁虹。2016年,我与妻子去武汉南湖地区的“合美术馆”,在一幅画的评论栏目中惊喜看到“鲁虹”的名字,才知道他早已成为知名的美术评论家!

与我同年出生的鲁虹现已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院与湖北美院的兼职教授,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深圳美协副主席,是知名的美术评论家,擅长中国画,作品《在知识的海洋里》参加1982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凉山印象》参加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等;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如《鲁虹美术文集》、《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为什么要重新洗牌》、《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等。《中国当代艺术史》作为许多高校美术专业使用教材经过四次印刷还供不应求。

jpg东湖.jpg 

鲁虹宅的东湖风光,北玲摄2018

2018114日,鲁虹邀请我们夫妇和老校友小宝、小慧到访他在“东湖之上”的画室和工作室,一进门就见一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把东湖山水尽收眼底!室外烟波浩渺的自然水墨画与室内书架上挤满的鲁虹专著彩色图像交相辉映,烘托出发小数十年来的创业硕果与斑斓多彩的艺术修养。他送我一部足有一寸厚的专著《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11),图文并茂的评述给我补了30年乃至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历史课!我在1988年去美国国家美术馆东厅看不懂的一些新潮作品似乎到今天才获得部分答案!原来美术与音乐、与人的行为与内心、与社会文化如此相关!

.jpg鲁虹先锋艺术书.jpg 

鲁虹的作品之一

有人说画家视野独特才能出成果,“变态”才能吸引众人的眼球。对于那些具有创造力的想象作品进行筛选和评论无疑是一份艰巨而困难的工作。但鲁虹将美术评论和画展策划的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策展和评析时举重若轻、深入浅出……这恐怕不仅源自他的早期美术素养的训练、担任中学美术教师的体验以及创办多种美术期刊栏目和画展的职场经验,肯定还饱含着他的生活磨砺与勤奋!

在他高产的作品目录里,用得最挑眼的关键词是“跨界”与“蜕变”。尽管鲁虹对这些词的表达出自美术历史与评论的视角,但给我带来的是心理学联想:“跨界”与“蜕变”都是“化蝶”的过程,它们不仅仅描绘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数量进程,还包括美术评论家的成长质变,对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知情感与精神追寻……化蝶的意义在于,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

鲁虹给我微信送来一幅她美丽妻子杨克宁女士的肖像写生,是四川美院庞茂琨院长的力作。我在回他微信中点赞:“从模特的瞳仁中读出了作者对鲁虹智慧的欣赏……”,鲁虹询问我“为什么”?其实我明白,发小是明知故问,感同身受和心心相印是夫妇和朋友交流的基础,当然也是艺术工作者的创新源泉!

 jpg夫人像.jpg

杨克宁肖像,庞茂琨作2017,鲁虹提供

《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作品使我感动,因为它正好描绘了我进同济医学院到成为心理学教授的蹉跎岁月和动荡时代,那里贮存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与芳华!其中几幅作品带给我无限遐想:

刘春华1967年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与钢琴伴唱《红灯记》同时推出,影响了一代少年对英雄的认同……20年前我曾经到江西萍乡一中作高考辅导报告,安源红色文化给这所邻近的美丽校园带来各路人才,从这所学校走出国民党几十位将军,一位中共将军,一位新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记得发小鲁虹和小宝在童年就学习画这幅油画,他们并不知晓它的发表是“批判刘少奇为安源工运领袖”……懵懵懂懂的少年成名成家后再回首评价这些影响人生的作品,能不感慨? 

罗中立1980年油画《父亲》放在鲁虹作品图像首页,用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好像今天的农民依然如此!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它反映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是耳朵上的那根铅笔放得有点意外,正好说明了那个时期的“伤痕美术”!在作品《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的受访稿中,鲁虹刊用了自己的父母照片,描绘了税务官和检察官组建的家庭之家风和家训,表达了对父母的深切怀念……成功的学者都有孝道感恩之心! 

徐芒耀1984年的油画作品《我的梦》的录入表达了鲁虹对老师的感恩,也许这位现任上海师大美术系教授的最重要作品不是这幅“受弗洛伊德影响”的《我的梦》,而是鲁虹、王小宝……这些青出于蓝的美术学生和后起之秀?前年我接受美丽的心理学教授正云的邀请,去上海师大为师生分享幸福力报告,谁承想那个优雅的校园里早已生活着艺术大师!

 jpg男人像.jpg

《我的梦》徐芒耀1984

看不懂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封面图像,为方力钧1993年的油画《1990年系列之三》。从鲁虹书中的评价中,我才略知一二:作者从青少年时代的光头叛逆行为开始,创作了光头农民,再由农村包围城市,创造“光头泼皮”的艺术标志符号,成为“玩世现实主义”画派重要代表。我想,“反叛社会”的青少年不一定都是社会累赘,若有自身的修养和勤奋努力,同样会成为社会弄潮儿!

我从鲁虹的作品介绍中领悟到,多数画家似乎走了一条共同的成长道路:他(她)们不满足平庸的习俗和环境,勤奋学习并迁移习得的技能,对创新和创造充满兴趣和自信……遗憾的是许多才华横溢的画家都流落海外或成为个体北漂游子,他们的成家立业充满了惊涛骇浪和新奇的故事,他们的作品越来越超现实主义、“另类”、“血腥化”……中国的当代艺术向何处去?能否唤醒民众的幸福追寻意识?能否成为化蝶的彩虹?我们拭目以待!

 .jpg鲁虹著当代艺术教材.jpg

鲁虹著《中国当代艺术史》河北美术出版社

    鲁虹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正在走进高校课堂,我坚信,大武汉租界区生活的发小一定会传承荆楚文化艺术的风范,用创新与创造的成果向世人描绘化蝶的过程和彩虹的美丽!

 jpg鲁郑合影.jpg

作者在鲁虹的作品书架前,北玲摄2018

 jpg鲁虹站着讲话.jpg

(左至右)小慧、晓边、鲁虹,北玲摄2018

 .jpg鲁郑等三人合影.jpg

(左至右)油画家小宝、晓边、鲁虹,北玲摄2018

jpg郑的夫人.jpg 

作者夫人北玲医生到访鲁虹宅,晓边摄2018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大心理学教授,同济医学院78级校友,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委会主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