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下沉社区日记·学雷锋纪念日里的三名志愿者

时间: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武汉多云

 

今天三月五,学雷锋纪念日,写写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年年学雷锋,似乎没有今年学得普遍、深入、有担当,甚至顶风冒险;到处都有志愿者,似乎没有武汉这么集中、持续、甚至要不计生死。武汉世界军运会的圣火刚刚熄灭,新冠肺炎疫情的烽火猛烈燃烧;十万“小水杉”的红马甲来不及脱下,几十上百万志愿者急急套上白色防护服又上战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斗,全国各地和人民军队的白衣战士组成志愿者军团火速驰援武汉和湖北。武汉和湖北成为中国志愿者的汇聚中心,成为世界瞩目的志愿服务高地。湖北6000万人民全体编入防控疫情志愿军,医生护士冲在出生入死最前线,人民警察、基层干部、共产党员都在抗疫第一线,所有居民听从指挥宅在家里作贡献,人人都在学雷锋、个个都是志愿者。

咱们志愿者都是有故事的,说说其中三个代表。

一个是胡队长。那天下午社区运来一卡车白菜萝卜,有人在群里一招呼,呼啦啦下来几十名党员志愿者,都挤上前抢着搬运,我也来了。

但见一人举手高喊:“请大家听我指挥!”

有人质疑“为啥都听你的?”

“我是省直机关工委胡合宇、是本社区党员突击队队长!”

突击队长.jpg

党员突击队长胡合宇

 

众人便服了。胡队长伸手又喊:“这么多人没必要,只要10个人就够了,请举手报名!”数到第10人时,他说:“其余党员同志们,请你们回到各自楼栋,帮助分菜到户!”

我在想,这大概就是常说的“关键时刻站出来”吧。社区巳登记的党员志愿者有800多人,能坚持参加防控服务的有400多人,相当于一个团的建制,胡队长实际上是胡团长。如何科学部署分工明确不打乱仗,既是重大考验,也是极好锻练,所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胡队长的领导潜能一下子便激发出来。坚持一个原则: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领受社区分配任务,服务居民需求,配合搞好社区防控工作。开展四个服务:重要任务服务、日常工作服务、特殊群体服务、困难群体服务;组建五支分队:突击队、站岗队、巡逻队、买菜买药队、楼道消杀队。据我观察,开头还有点混,很快就走上正轨,现在运转流畅。无论厅长处长科长,一律听从胡队长,每天各领其事,各负其责,紧张而有序。

当队长还要冲在最前头才能服众胡队长每天到得早,回得晩,每有突击任务他带队,无论是入户排查、上门送药,还是上车卸货、上街购物,都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3月3日下班刚回家,电话来了有急事,原来民警在社区巡查发现一个闲置的门面里有灯光,一查是个外来人员把门弄开了私住在此,听这人说前期做过拍片检查。胡队长赶紧过来协助街道和社区处理,经反复宣传政策纪律,做过细思想工作,晚上十一点半钟,才把这人劝导上车送到相应安置场所。

一个是康处长。来参加志愿服务的有厅级处级科级股级多级干部,也有两口子,有父母孩子一家子,还有奶奶领着孙子来报名的。驻省经信厅纪检组康伯发处长夫妻两人都来。什么时候来的我在意,因为大家都戴着口罩有的穿着防护服一时看不清。那天,负责买菜派单的小廖在喊:“哪位年轻的同志去买这一单!”应声回答:“那就让我来吧!”我看这位“年轻的同志”有点面熟,仔细一看原来是我熟悉的康处长,可不是年轻同志啦。我笑着说“康处长,你越活越年轻了!”处长笑着说:“共产党员永远年轻嘛!”细看签到名单,康处长天天都来了,有时被派去大门值班站岗,有时小区巡逻,更多的时候就守在广场上等着“应召买菜买药”。社区要做的事情并不太多,党员志愿者比较多,“供需矛盾有点突出,经常是要几次争取甚至找工作人员“开后门”才能弄件事做,我跟康处长是老朋友了,比较关心他的“就业”问题,所以后来康处长的“上工率”是很高的,基本是“出满勤”。因为年轻同志很多,一些急难险重的活,大多安排他们去做了,康处长对此有意见:“党员志愿者一视仁,下次有重活让我去吧!

送饭.jpg

康伯发处长买药归来

 

一个是余大学。我从买菜买药转岗社区守门员之后,经常看见社区里坐着这个小伙子,他比社区同志来得稍迟一点,而有时候也溜出门去看手机,我印象这个小伙工作不是太认真。有天胡合宇队长表扬他做得好,我不以为然,胡队长说,余思宇同志是大学生志愿者,在悉尼大学读研究生,天天坚持在这里搞服务。角色一变令人刮目相看。我便主动找他交谈,一问才知道,他是母子齐上阵参加志愿服务的,妈妈叶亚玲就坐在我对面的棚子里,轮流负责管理买菜买药登记派单的。“这个小余不寻常”,他应该是这次疫情防控本社区志愿服务第一人,比我们一般的党员志愿者都要早。他是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来社区报到,第二天正式上班做服务工作,那时离武汉封城只过了8天,大家都宅在家里做贡献,他一个学生就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服务工作了。要知道,那个时候正是社区最忙也是最具风险的时候,不少的发热病人到社区来求助,他们后来有的成为疑似,有的被确诊。而当时一段时间内,发热患者进医院难的问题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床难求的问题非常突出,有些患者难免情绪激烈,听说有的没戴口罩,甚至有个别人把口罩取下来吐口水。社区工作人员压力山大,余思宇和社区的同志们就在这里天天面对面接待处理。他一个大学生,完全可以跟大家一样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而他选择在风口浪尖上站出来,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这项工作的,仅凭这一点,我对他便生出特别的敬佩。

余爱民采访.jpg

余爱民采访余思宇(左)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过来当志愿者,他说他是学医的,正好是公共卫生专业,这次突发新冠疫情,他觉得应该发挥医科大学生的作用,可惜到了社区只能帮助做些接待性、解释性工作,再就是帮助患者家庭买菜送药。他说能参战也满足,毕竟是搭了一把手,出了一份力。他的父母亲都支持他到社区参战。从正月初六到现在,他坚持干了34天,没有间断一天。说到有时候溜出来玩手机,他笑了,他说他正在上网查资料,想研制一款医用口罩。他看见疫情发生早期很多人用的是美国的一款口罩,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出来,为国为民做一件应做的事情。问他什么时候上学,他说“疫情不除也上不了学,那就干到战疫胜利吧!”

 

作者简介:余爱民,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