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是我父亲去世后的“五七”,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肃立在他老人家的墓碑前,泪眼婆娑,哀思连绵……
4月5日下午,狂风大作,阴雨扑面,我敬爱的爸爸,一位耿直倔犟的老人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81岁。翌日上午,东坡赤壁诗社的领导雷于怀、凃普生、白战存、袁修钧、程菊仙及诗友近二十人在殡仪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追思会,深切缅怀仙逝诗翁的功绩。悼念厅内挂满了挽联和祭奠的诗词。东坡赤壁诗社的挽联写道:“壮岁事戎行卫国保家争奉献,暮年兴艺苑扬清激浊播文明。”诗社顾问黄耀武及诗友陈幼安以诗表达哀思:“易水含悲二月寒,亭台泣别泪花弹。化装隐逸楼仙界,鹤舞西天寄梦还。”诗社顾问童怀章诗中充满了悲伤:“噩耗传来泪不干,枝头鸟雀失交欢。文坛痛悼经纶手,怅望先生驾鹤还。”黄冈巴河文化学会会长、诗友张卫生的挽联是:“投笔从戎正气一身人称颂,回归故里情怀无改众口传。”
父亲生前留影
父亲虽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毕生崇文、重文,与“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文艺评论等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内心那份至真至善的质朴情感,其所著小说《清川江上的的春天》刊载于《长江文艺》获得读者好评,荣获二等奖。还创作了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虽未出版,但倾注了他大量心血。他还主编了《黄冈县简志》、《黄冈县文化志》,参与了《黄冈县志》的编纂工作。离休后,他致力于书法研究和诗词创作,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诗词学会名誉理事,黄州诗联书画协会副会长,曾任《东坡赤壁诗词》杂志常务副主编多年。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历次省市书画展中获优秀奖,并在“日中友好书画展览”中展出,有的作品还在日本《一衣带水》、《吟咏新风》等刊物发表。其简介被录入《日中友好书画册》、《当代中华诗词大辞典》、《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鄂东人物》,出版了诗词集《易亭诗稿》、《征鸿拾韵》。其诗词作品颇受作家、诗人丁永淮、吴洪激等名家赞赏。
人们不仅称赞父亲勤学善思,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书法功底,更加钦佩他那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硬汉气质。他曾自喻是龙王山上一棵草,迎春不畏风雨侵。然而,曾多次亲耳聆听他老人家谆谆教诲、现供职于武汉市政府部门的张国齐局长对这位前辈的评价却是:其人至诚、其心至热,其才至高、其性至烈,青松秉性,红梅品格。
回顾父亲的一生,真可谓运交华盖、命运多舛。少年时代即离开穷乡僻壤,独自外出闯荡,十六岁在武昌身患疟疾,奄奄一息,幸遇一同乡先辈,送医院抢救,才捡回一条性命。新中国成立前,他进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军入伍,1952年至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担任报务主任,被授予军功纪念章。回国后,由于军事训练成绩突出,受到十二军军部通令嘉奖。1959年春,任军直参谋的父亲因对时局发表了不同看法,遭开除党籍、军籍处分,并贬回老家务农,时年27岁。逆境中,他并未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经常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诗激励自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父亲青年时的戎装照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我家缺劳动力挣工分,需交钱才能称口粮,父亲无奈之下将他心爱的进口小提琴贱卖给了一位上海知青。他先后当过记分员、小队会计、林场护林员、三线(铁路)建设宣传员、公社临时文书、中学代课教师,但不管干什么,他都忠于职守,努力干好,从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坚强乐观感动了许多人。在他落难之时,还报名加入了公社篮球队,参加了县里组织的篮球赛。1971年他39岁时,重新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高中教员。1980年春,原部队为他平反昭雪,重新恢复了党籍和行政级别。云开雾散,劲头倍增,他象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不停的跋涉、耕耘。他长期从事教育、文化工作,主编了《东坡》文艺期刊,他不遗余力地教书育人,培植新苗,可谓桃李满天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恩师诤友。
然而,父亲也是出了名的倔老头,在他担任县图书馆馆长期间找财政局请求资金支持时,面对冷漠傲慢的财政局长,他竟一拍桌子,扬长而去。《东坡赤壁诗词》有个《新诗之页》的栏目,专门介绍新诗的作者及诗作,父亲当时正担任常务副主编,我拿着几首诗歌送给他请求刊登,自认为质量还过得去,其中有两首已经发表,谁知父亲阅后,眉头紧锁轻轻摇头,我苦求了一阵子,竟把他惹急了:“不行就是不行,说也没用”! 当我小妹抱怨父亲耿直倔犟的脾气害惨了自己也坑苦了一家人时,他厉声斥责道:“要做正直人,说真心话!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算幸运的。”他常跟我们兄妹谈起在那炮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曾多次亲眼目睹亲爱的战友被敌人的炮火炸得血肉横飞,客死他乡。
2010年8月底,与他相濡以沫51载的慈母病逝后,一生刚强倔犟的老父亲精神似乎一下子垮了,经常喃喃自语:“我怎么不得老年痴呆症啊!”……紧接着,他的身体每况愈下,2011年8月份,经医院检查,他患了尿毒症,必须做透析。“那岂不成了一个废人!”他听说后执意不肯。没办法,我们只好让医生开些中药回家。过了十来天,保姆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双脚浮肿,浑身无力,已经不能站立了,我和小妹立即把他送往医院强行做了透析。由于父亲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在住院治疗的一年半时间里,他曾多次被送往重症病室抢救,我也多次用颤抖的手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但父亲硬是一次次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病魔缠身使父亲这位倔老头一双深陷的眼窝里充满了忧郁和烦燥。
父母生前合影照
有句话说得好:“家有一老是个宝”。老小,老小,他有时任性、固执得就象个小孩,我们兄妹和保姆对他只能“软硬兼施”。否则,他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护士治疗。我深知,老人最怕孤独。在那六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除去二十多天出差、外出培训时间外,我都坚持每天前往病房探望他老人家,风雨无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天天去医院?我回答:“孝心不能等待,为了将来不留下遗憾。”父亲有时叮嘱我如果工作太忙,天气不好,就不要总往医院赶。但我看得出,他还是渴望儿子能陪他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他喜欢收看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十分关注国内外大事,经常兴致勃勃地发表看法。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身体各项机能已经衰竭,病卧在床无法动弹,他仍然坚持要扶他到洗手间解手。我强行将他抱进洗手间,只感到一阵阵心酸。这个瘦弱的老人就是给予我生命的人啊!耳边不禁回响起青年歌手刘和刚那首令人热泪盈眶的歌曲《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但愿我敬爱的老父亲能在天堂听到这歌声。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易晓寒,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黄州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巴河文化学会顾问、退休公务员。有部分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刋、网络,曾获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论文获全国特等奖。主编了新闻作品集《浪花集》,已出版诗文集《爱是阳光》。个人简介已被录入巜鄂东当代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