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寻根》· 二、暹罗祖根5、水上人家

编者按:《南洋寻根》是作者早些年考察南洋时的所见所闻,这部五十多万字的游记散文立足于南洋,站在幽深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千百年来中华先祖在南洋的血根和历史文化在南洋的播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将即行消失的非常宝贵的中华根脉文化,点点滴滴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读之,让人回溯,让人审视,让人深思,让人于九庙恫哭之外而砥砺奋起……

17、如此闹热的漫谷水上市场,真是.jpg 

曼谷水上市场


1

来到曼谷的这三天,我们经历的,是尘世和佛国过分的兴奋与浓烈,它让我们一行醺醺醉醉,一意放任着自己又浓又酣的情感和想象,去自由自在地驰骋着……

然而,第四天,当我们在沈导的带领下,乘着旅游大巴,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一个叫丹能沙的地方时,就像时空发生徒然转换似的,真的难以相信,在这既喧嚣,又崇佛都市的咫尺之外,竟有一处处水光潋滟,古树掩映,小楼临风,浮阁荡漾,天水悠悠中的桃源人家。

早在车上,沈导就告诉我们说:“朋友们,早几天,我们转的是皇城,是佛地,今天,我让你们轻松轻松,准备到一个叫丹能沙的地方,让你们见识一下我们这儿十分独特的水乡生活,好不好?”

“好啊!就是想看山呀水的,看它美不美哟?”我们一齐答道,过惯了都市生活的我们,听说是异国的水乡,都十分兴奋。

 

2

那一天,下车后,我们乘上一条寻常人家的月牙船,心也随着那条绕着曼谷城而过,又清亮,又透绿的湄南河,朝着导游小沈所带往的方向,慢慢地航去。

船到丹能沙,大约还要一个多小时,我们的船,就沿着汨汨流淌的湄南河静静地下游,这两岸一路的野绿,一丛丛,一簇簇,油光闪亮,尽入眼底。

我们乘坐的,是一条刚刚用清油刷过的原木船。粗糙的木质,满是原始的况味,船舱上部蓝色的天幕棚顶,与天穹溶化为了一个整体,船帮的栏杆,约略地雕镂有飞花卷叶的图案,它让这人工的镂花,与两岸的野趣,成就了一种和谐的自然。

此时,那船尾小小的螺旋桨推着木船在向前滑行着,船速虽不快,却看得见船尾两边明显分开的八字形细浪,一个八字跟着一个八字,渐行渐远,它带给人的,是一阵阵地休闲,一阵阵地轻松。

为我们驾船的泰国老汉,年龄约在五十岁上下,他生着典型的暹罗下凹眼眶和略扁的嘴唇,只看他那脸上镂刻的道道皱纹,就知道,他是一位久经风浪的船老大。此一时,他正端坐在船尾,脸朝向我们,挂着微笑,手中操着这条木船的舵杆。

不一会,一个瘦瘦精精,半大不大的小伙子,从船后舱走了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串用竹签穿着的油炸虾,一边东瞧瞧,西看看,一边漫不经心地啃着。

那船老大见状,张了张小伙子几眼,看他没有什么反应,就突然脸色一阴,嘴里咕咕噜噜发出几句我们谁也听不懂的泰语。

大家正在诧异,旁边的小沈,忙鬼黠地闪了闪眼神,用泰语朝向小伙子哇啦几下,然后转向我们,用华语笑着说:“懒猴儿的,张东张西的,他爸要他下舱为你们炸虾吃呢!”

那小伙子嘿嘿笑了起来,笑毕,就猫着腰,进后舱去了。

约莫几分钟,一个头戴斗笠的泰国大娘,手挽着一个大竹篮,来到我们面前,她揭开竹篮上盖着的毛巾,用手指着满满的一篮馍馍,操着生硬的华语,腼腆地笑着对我们说:“ 啰,喂——鱼——”“喂鱼?”

我们大家的视线,随着她的手指投向了船的边邦,看那船的边边,此时,只见静静下流的河水,一浪连着一浪下淌,周遭没有一丁点的声息,哪有鱼儿的稍许痕迹啊。

见我们大家迟疑不解,小沈连忙接过话头说:“没鱼,是吧?呵呵,你们别看这船边边没个鱼影儿,等下你看,可多着呢!”

“噜,你们看——”小沈手一指,只见那泰国大娘三下两下,揪下了好几砣馍馍,把它撒进了河里。说也奇怪,眨眼功夫,那船帮边,银花花的鱼儿,竟聚了一大群,其个头,多数有一两尺长,它们一团团的,折动着眼,大张着口,追着船,争先恐后地朝上冲,抢着那一砣砣入水的馍馍。

我们大家来劲了,一问价,那馍馍每泰铢(约合人民币两角伍分)一个,反正也不贵,大家一人拿了好几个,都去逗鱼。

由于我们人多,撒下河的馍馍也多,那争抢馍馍的鱼儿多得成群成团的,它们你挤我,我挤你,直往上翻,有的则干脆冲上了成团鱼儿的上头,离了水面,在水中鱼群的头上背上滑行着,这时的船,也没有什么速度,好像是在有意配合着似的。

不大一会,那一篮子的馍馍,被我们大家喂得精光,那小伙子送来的油炸虾,满满一簸箕之多,大家争着抢着,个个馋滴滴的,大张着嘴,争着尝鲜。

看来这是为航行途中特别安排的乐趣,因为逗着鱼,大家快快乐乐的,船驰离了曼谷中心城区已好一会,大家竟没有意识到。再往前,水,越来越清,也越来越碧了,它倒映出两岸生长着的一丛丛虬枝,并闪着野绿的波光,这水波,渐渐地,把这个城市的浮嚣,淘洗得干干净净,回还给我们一个揉碎在浮藻间的梦。

 

3

曼谷的郊外,原来竟是一个个的水乡!我们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一条汨汨流淌的湄南河和水流清清的人工渠,在这里被织成了一张密密的河网,它把一个个的小镇小乡纳入它的包孕之中,使它化生出了一片浓浓的水上人家风情,而丹能沙,则为这个水上人家的风情之最。

在这里,你随便搭上一条小舟,任意地驰入一条河里(或运河),便可见到建在河边木桩和水泥桩上的密密匝匝的泰式高脚屋,或轻轻浮在水面上的小巧浮屋。

水上漾动着的它们中,既有居家的,也有商店和餐馆,它们就这样在清波里幻摇着,荡动着,随着逝波点点地移动,不知竟向何方?这些仿佛世外桃源的建筑,让那人世间的浮躁,渐渐地消解了,看着它,难免使人产生了时光倒流的错觉。

7、漫谷眉南河畔居水人家.jpg

水上高脚屋


丹能沙,是一个紧挨曼谷近郊如仙如幻似的水乡,如脉如带的河流,闪着粼粼的波光,一波紧挨着一波,从这里静静地流过,流向我们这些外乡人,不可知的远方。

水,是一方人家的养份,数百年来,它孕生出了这东方的水上人家,一代代恬恬静静的乡间人生,祖祖辈辈的岁月,就是这样在水乡一年一年地流逝着。

 

4

这将终生溶化于水的人家,他们辈辈祖祖,就呆在这里,靠着的是岸,依着的是水,沿着河岸的两边,借着水势垒石和打桩建房。

其房临水的,都在那河边的自然坡岸旁,它一半倚桩入水,一半傍岸而居,这些房屋就掩映在盘根错节的林木中间,或隐或现。其屋式样,也多属高脚干栏式,即用六根木(石)桩,多者也有二三十根桩柱的,就这么架支起来,成为了一幢十分独特的两层建筑。上层,则住人;下层,则完全架空,用以走人,有的,则养着牲畜和放置着农具等物品,中间有楼梯与坡岸连接。

那屋顶,也是多种多样,有茅草的,有椰叶的,有棕榈叶的,有彩铁皮或者瓦覆盖的,它让人容易产生出返朴归真的联想。其墙壁,也多用用柚木板或者竹篾制成,做工很有一点讲究。这种高脚屋,一般为长方型,它是由正屋、阳台和过廊三部分组成,其里屋的陈设,也是依着身份而定的。

我们来了兴致,在这里就随意去参观了几家,像我们参观的该水域,它是个村,居然还有村长,于是,我们就随船驶到了村长家。这村长家好大哟!说是在水畔,可它竟有300多平方米呀,我们一行三四十人,都沿着水边架高的木梯,鱼贯而入,并脱掉鞋子,进到正厅门外的平台上。那一时,这么多人,就处在一台,还算不上拥挤呢。

此村长家房屋,全部由原木接榫拼接而成,门柱和窗棂上都有雕花,其花构图严谨,枝叶转曲飞动。我们一行就排着队,逐一进了正屋。

呀,那正屋真是宽大哟,那么宽宽敞敞的,类似中国官人家的大客厅,其大,怕不下50平方呢。那厅厚厚的地毯满铺,看它上面所织卷动的飞禽走兽,怕是进口货哟。

那墙上的四面,也挂满了装饰物品,有昂贵的挂毯,有各种形肖的傩面,有镂空的根雕,有竹编的艺术品,有青铜古玩铸件,还有从中国淘来的高档瓷器呢。

旁边的卧室里,更是让人眼光一亮,几乎全部为比较考究类的英国铜雕花家俱,它包括沉重的满舖大床和做工精致的床头柜,床上被褥毛毯叠放整齐,雕镂穿衣柜沉重坚硬,充满岁月的痕迹。

这,就是泰国的一村之长的寓所!而一般的村民家,就不大一样了啰。面积上的差异,自不必说了,这畔水的和浮水的人家,住房面积都有限,比不得一村之长,那里普通人家的卧室,就通常不设床了,人呢?就睡在地板上啊。那地板上,多数则舖的是竹席或褥子,然后再加上几舖几盖,就是卧室了。

这些人家,他们无论是村长级的,还是普通级的,其过廊上,因那畔水和浮河的原因,为安全起见,一般都设有护栏,这样一来,人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过廊上环顾四周,和到阳台上去观景,再也不必担心落水或失足什么的了。

泰国的水上人家,多数有个讲究,其畔水和浮河之屋,多设有楼梯阳台,其楼梯的级数,按这儿的传统,我们都数过,几乎全是3579等单数。

那被称为高脚屋的,下面撑屋的支柱,平均高度为1.5米左右,这种高,一般人可以在屋下弯腰,或直立穿行,它既可以防野兽、防潮湿和通风纳凉,又可以避免水害。

河边临水的吊脚楼,看着古旧得很,我想,它们的多数都有些岁月的沉积了,一般经清油刷过的颜色,再让日月的照晒和风雨的漂洗,很有点发黑发暗了,它在幽幽的林木间,透出了往昔的绮思和残梦,让人产生出了丝丝的惆怅和联想,凝望着它,似乎就有了一份忐忑的期待,以及不尽悠悠而逝的叹息。

 

5

这些房浮于水的,就成为了泰国典型的水上浮屋。此等浮屋,其上部建筑与高脚屋相同,不同之处,是水上浮屋就建在江河中的竹筏和浮葙上,并形成错落有致的水上人家村落。

此等浮屋的墙壁,似乎也有它特有的风姿,由柚木板和竹片制成的墙,很有一点特殊的形态,人字形的屋顶,仍然是用棕榈叶、茅草或草绿色的铁皮覆盖,用柚木板和竹片拼接而成的地板,被固定在竹筏上,浮屋在波光闪动的河面上,恍悠悠的,恍出了游客对水上人家的阵阵猜想和遐思。

浮屋的多数,由三间房组成,它们一般正面朝向江河,可以开关的竹编壁门全天敞开着,以利于通风。前面的走廊上,设有栏杆,以防小孩落水,同时,走廊也是早晚洗澡的地方,中午则成了做生意的小店铺。中部的房间是卧室,后面的则为厨房。

这些浮屋全用铁链和粗绳拴在水中柱子上,需要搬迁时,方便得很,解开铁链,整栋房便可沿江河漂流而去。因此,各家往来,还得借助小舟来行方便。

在丹能沙这个地方,奇得很,有河的地方,就长满了虬枝,它们从河边的水中长出,弯弯曲曲的,成为了一片连着一片幽深的水上森林。这些浮屋,就建在水中林木的幽暗处,它们有亭台式,亦有楼阁式。

而居多数,还是那种与传统的吊脚楼相仿的,它们轻轻巧巧,一家伴着一家浮在水面上,在水底摇曳绿藻的衬托下,有几分灵动,亦有几分可人。

 

6

我们坐在船上,船慢慢地在这绿宇中穿行着。望着这水上林木幽幽中的人家,有一种逝去的恍惚感,亦有一种神秘的向往感。

大家正在痴痴地看着,其间,偶有一扇朝河的竹窗被打开,刹那间,给了我们这些旅行的人无数的遐想,一时间,镜头和目光都对准了它,但窗户里却久久没有了动静。

有时,一条黑狗从洞开的竹门跑出来,牠就叉开前爪,立在浮屋走廊的栏杆边,用那探幽幽的眼光瞄着我们。那一时,窗边一块淡兰的纱巾撩开了,一个背上背着孩子的女人探出头来,在水波荡漾里张着,或者从门里干脆走出一个光着脊梁,皮肤晒得黑得流油,一弯腰则闪出一串光点的男人,噪着嗓子招呼一声过往船只上的船夫……

那小不点的黑狗,则成了渐逝的远景,那窗口探头的女人,则成了眼前暂驻的中景,而那闪着光点的男人,则成了引人聚目的近景了。于是,我们这些旅游的人,就着这桃源人家倒错的时光和生活猜测起来,因而,就有人发出了几许世道的蹉跎和感叹,将那人生的参悟,幻幻变变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沉思……

水上人家的日子,随水流,他们以水为家,男人们常光着上身,下身穿着齐腰的胶靴,手里拿着虾漏,站在清澈浓绿的河边水中,左右手分开,慢慢地抬起漏来。

那漏中,就有绿嫩的水草裹着满网惊弹的河虾。捞够了,顺着水下的梯子,爬上浮屋的走廊,男人们就在走廊的平台上清理出水藻,然后把虾米放进一个簸箕里,下几格到入水的台阶上,就着河水,把虾清洗干净,入厨燃了火,倒进锅中,慢慢地焙干,直至变成赭红色,就可以摊在浮屋的走廊平台上出卖了。

女人们则不紧不慢地摇着平底小船,小船载着货慢悠悠地随着缓慢的水流不停地淌。

 

7

每天清晨,水上人家就这样都到这里来赶集,一来,就是一大片船,两头翘起的长尾旅游船,则乘着间隙挤进密集的船流,载着满船的旅客在这里观风俗。

这里的河网纵横交错,实在是密得很,浮在水中的商店,也一家连着一家,很有点像水中的街市,来往的小船密密地挤在一起,扎着堆,亲热得很。

那船家的售货声,在水上此起彼伏,叫得响而有板有眼的,很有一点像远年传来的叫卖声。

未命名图片.jpg

湄南河畔的高脚屋


船中或浮屋店家的商品非常丰富,抬眼一看,有旅游工艺品,新鲜水果蔬菜,也有风味小吃和各类风俗服装。

我们所乘的长尾船,就在这船堆子里挤进挤出的,那金发碧眼或者黑头黑眼的游客,与船家就在河中讨价还价,一桩买卖成交,则换来一声吆喝。

看着这眼下的河市,我猜想,这恐怕是东方独一无二的水上市场了吧?

后来经打听,它不仅是,而且这市场还很有点来历呢!它是从1769年的泰国吞武里王朝开始的,到曼谷王朝拉玛三世的时候,这里水上浮屋的规模就已达到了7万栋之多了,并拥有了水上人家35万人。

他们以水为生,老婆摇船,汉子晒鱼捞虾。饿了,老婆和汉子就着浮屋的大铁锅,把那鱼虾和着姜蒜、柠檬、辣椒一起烧起来,几个扒拉就下肚了。

累了,汉子就倒碗泰国地道的葡萄酒或一种叫“兴哈”的啤酒,嚼起辣得让人跳起来的绿色小尖椒,以海鲜下酒。那半碗酒一下,酒劲冲着褐皮汉子的脸,好像个紫茄子。

旁边的老婆则端着大海碗,一口一口地扒着那又辛辣,又风味十足的咖喱饭。

如果是在晚上,那河网处,就黑了一片,只有三三两两的灯火从高脚屋里透出,直渗入幽幽清清的河中,它伴和着汉子的鼾醉声和老婆的奇妙声,揉裹在水底里,恍呀恍,恍出一个又一个水上人家的甜蜜梦。

 

8

 此一处十分独特的水上之区,因着水,成为了曼谷的一大旅游景观呢,它还附逦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并代代传了下来。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天上对应着人间的这儿,有一位绝色美丽的仙女,有一天,她在天宫绿野围裹的溪边沐浴时,被住在不远处的风神闻知,于是,这位久闻仙女美丽的风神,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猫着腰,来到仙女洗浴的地方,从一片野绿的丛中偷偷地窥视。

那一时,这溪边仙女的迷人美色,洁白的肌肤,婀娜的体态,看得风神神魂巅倒。其正在得意忘形之际,一不小心,这风神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呼出了一大口馋涎之气。这气,竟一下子将仙女的腰带吹起来了,它就飘呀飘,飘落到了人间,轻轻地落在了曼谷的丹能沙这块地方。年深月久后,这仙女的腰带,就慢慢地化作一条穿城而过的清水河了。

 传说,终归为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但这里纵横的水网,粼粼的河面,清清的水流,招摇的水草,却是此水乡人家所独有的。那家家门口的“小码头”,时不时有小船光临其间,它将那外都的气息,带入到此处的水乡,让这浮屋之客闲时能咀嚼和回味都市的气息。

 那碧波荡漾,缓缓流动,野丛相伴,绮思浮想的水屋,通过水上特有的卖场,把那水上的鱼虾,奇特的碚制,饮食的巧作,每家房前或存放雨露的饮水缸,或家酿酱料的鱼露缸,或盛装虎骨之类的药酒缸,以及谁家的缸多,就标志着这个人家人丁兴旺的陶然,带入了都市,又随着旅人的传递,把那水梦中的人家生活,化入了百态的人间。

 

9

住在水上人家的,不仅有泰人,也有华人,他们以野绿为域,在这水中间杂而居。这里的华人,由于岁月的久远,他们已多不识华文,也不懂华语了,但虽如此,那祖传的规矩还在。你看,这浮屋中,凡属华人的,却有明显的标志,即其供奉的祖宗牌位,上面必书华文。有时那浮荡的门楣上,也有大书的汉字:出入平安!

 据说,这里的华人的祖籍,多为中国广东潮汕和闽浙一带的。岁月虽然久了,导至语言的不通,但那涌动的血脉,使他们一看到来此的华人,就问这问那,很有一种亲切之感。

 那时节,我们曾见在河面上迎面划来一只乘坐两人的小划子,船中一男一女相对而坐,男的划桨,女的卖货,船中间就堆放着草帽、水果、矿泉水之类的日用杂货,这一对,看那长相,我们就可推断其为华人的后裔了。

也有的是男人卖货,泰女划船的,他们中有长有幼,多为面黑,其貌不俊。但是,衬着婆娑的椰树,高大的热带植物,和水光、山色、野绿、小船,以及男人、女人、孩子、狗儿和水上人家,由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泰国水上风情画,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呀,这时候的你,谁还有闲心思去管男人和女人的美与丑?

据说,这里的人平时无事,下河游泳,逍遥自在得很。对此,妇女和男人享有同等的权益,他们裸身同浴,相安无犯。而男孩子年届十八岁,即要出家当两年僧侣,习诵经文,通晓礼仪,修炼身性,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

这水上人家的庭院,可样样不差,它就供奉有佛位,有的较简陋,有的则金碧辉煌。这里的泰人崇佛敬僧,华人也入乡随俗,越有钱的人和家,就越信佛和佗。此一时,船行水上,船上的家庙和两岸不时闪过一座座金光灿烂的独具泰国特色的尖顶寺庙,它们互相辉映着,把那佛法,就这样彰显在人间都能到达的所在。

 

10

在这样的水乡,船的优势真是无所不在,才在水上市场逗留,不一会儿,又可舍舟入市。就在那居岸的河边,一丛丛的野绿做盖,下面舖面一爿接一爿,连成一大片,舗上百货琳琅满目,都是泰味极浓的旅游纪念品。

诸如象牙项链、筷箸、梳子等,但都价格不菲。一顶花草帽,售价150泰铢(约合人民币40多元),一个椰子,削成平底圆尖形,插上吸管,要价25泰铢(合人民币8元)。

在一个一米多宽的小桥下,下面是一个一米多距离的小河沟,清清的水汨汨流出10多米远,水,则被青幽幽的水草给漫遮了。那水上停着一只不足2尺宽、5尺长的微型船,船上就坐着一个泰家的胖大嫂,她脸黑身肥,在叫卖类似饺子的包馅小食品,而且现包、现蒸、现卖,身手极其敏捷。

那岸上就放着几个石桌和石靠椅,围坐着的,居然有黑有白的男女食客啖而食之。胖大嫂背外面内,我们要给她拍个照,她把头偏偏扭向一边,不经意间偶一回望,也极迅捷地把头扭开了镜头,并十分诡谲地眨一眨眼,显得挺调皮的。

在这一方水的天地里,一切都像昔日的回望,都似梦的依归,就这梦,这水上人家的梦,还据说是由中国带入的。

你看,这水上畔房和浮屋,那种泰式柚木或者竹片房舍,其特点是斜墙陡顶,顶有三层,它岂不是起源于我国南方西双版纳的傣族?那些桩桩上的房子,既通风,又适应热带气候,不正是我国的傣家所独特的?它到现在,我国的傣家仍称它为吊脚楼呢。

那浮屋的建筑,原色的小窗,经世纪的变迁,仍然保留着原有的风格,它是中国傣族水中屋宇的另一种形式。不信,你只需仔细看几家泰国水上人家上了岁数的老屋,那窗户扉页和柚木的房梁上,保准就有一条缠绕着的中国雕龙。

世世纪纪,华夏的历史,在这里沉淀了,沉淀在岁月的窗棂上,沉淀在荡漾的野绿中,它闪闪烁烁,闪烁出了一个祖先灵动的湄南水上人家。

1606560750409672.jpg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锋,湖北省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协会会员,已出版《北纬绿斑——长江流域的七彩名区》等专著20多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戏剧学院研究员与客座教授,在《人民日报》《中华散文》等30多家报刊发表历史文化散文250多万字,撰写和编导的多部故事片和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主编出版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工程《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