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推介·重睹武汉

微信图片_20210317195205.jpg

民众乐园


半个世纪前的1968年,我10岁,有机会来到武汉,沿途的见闻,新奇而又新鲜,对我影响深远。

我出生在靠天门县河旁边的白湖口,那是一条小街,街上有食品店,饮食店,百货店,学校等。这不值得炫耀,最让人感到自豪的是,县河当时通轮船。每天按时在此停靠,上下客人不多,但较之打渔船,渡船之类要大得多,气派得多,上下三层,机器发动,尤其是轮船离岸时,一声长长汽笛,划破长空,成为周边几公里的报时钟。我就是乘这种轮船经汉川到武汉的。

一路上颠簸摇晃,赶车换船的,似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倒是第一次坐火车记忆深刻。火车是绿皮火车,座位全是硬木条做成的 ,速度应该不快。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这火车快得出奇,一排排树,一条条路,迎面而来,擦肩而过,有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以后坐火车,无论是特快,动车,高铁乃至磁悬浮列车都没有过这种感觉,真是奇怪。

到武汉是到华中农学院我一个亲戚家。我这亲戚,是一个南下干部,不知道什么级别,曾当过农学院的副院长。但他家当时就装有电话,订有报纸和牛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级很奢华的生活。

其实,到武汉,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我这亲戚大概是走资派,靠边站了。他们每天到农学院的一些苗圃基地看看,悠闲得很。我当时疑惑不解的是,他们怎么不下地干活呢?

偌大的一个武汉,也没有太多的印象。记忆深刻的是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与三民路交界的孙中山先生铜像。

微信图片_20210317195155.jpg

孙中山先生铜像


第一次参观武汉长江大桥,觉得大桥修得特别有气势,特别美。一头是蛇山,一头是龟山,龟蛇锁大江,一桥通南北,非常震撼。又是第一次看到长江,宽阔的江面,滚滚的江水,来往的船只,较之我所熟悉的小小县河,真是天壤之别。再就是第一次坐电梯。从桥头堡底层到上面来,一进电梯,呼的一声,就上来了,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当时觉得非常新奇。

微信图片_20210317195216.jpg

老汉口电影院


参观孙中山先生铜像时,当时觉得这铜像庄严肃穆,甚至有点威武雄壮的样子。而且,印象中,这里极其繁华,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建筑,浓密的梧桐树,再加上马路上来往的电车,公交车,小汽车,我觉得这是另一个世界。要知道,我们那时上区政府所在地,还是上高中时候,上县里还是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记得上县里来,是我们几个同学,半夜起床,徒步15公里,走到天门城关。到时,天还没有亮,有同学看到当时天门的“沿河旅社”时,觉得好高好大,激动都大呼小叫。而我,因为见过汉口的大马路,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未命名图片.jpg


这次武汉之行,应该说对我影响非常大,使我知道了在我居住的小街之外有更广阔的天地以及乡下很难看到的火车,汽车,抽水马桶,高楼大夏等。这也无形之中,成为我不能为外人明说的梦想。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孙中山先生铜像处,但看了半天,始终找不到10岁时初来此处的感觉。

汉口自1861年开埠以来,就成为中国内陆最著名的经商口岸之一。而汉口的中山路,最早是1901年建的“后城马路”,1927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马路”,1943年才改为中山路。孙中山先生铜像所处之地,也是往日汉口最为繁华的地方。这里是汉口主要的商业区,金融区和文化区。譬如,车水马龙的六渡桥商圈,非常气派的盐业银行,连成一片的民众乐园等。所以,在十来岁孩子的眼中,当然这里确实具有高大上的品质。但现在看来,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芳华褪尽,残花败柳之感。现在,汉口主要的功能都转移到了解放后兴起的解放大道以及后面修建的发展大道、建设大道上了,连中山大道都成了回忆的美丽碎片了。孙中山先生铜像也在周边旧房改造中显得孤单和寂寞,甚至矮小。

春秋代序,人事沧桑,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武汉的繁华变易,城市文化的根少了也是历史一种正确的叙事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317195227.jpg

吉庆街


武汉还有很多值得流连忘返的地方。假以时日,当仔细观察品味。

写于2021/2/21

1613351837674352.jpg 

沈光明近照


作者简介:沈光明,男,1958年3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赵树理研究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或理事。有多部学术专著和教材出版,有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对郭沫若、沈从文等研究有一定的影响。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