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文康:武汉石头山水画第一人

冷文康近照.jpg

冷文康近照

 

百度搜“冷文康”三个字,称其中国石头山水画第一人冷文康说,大中国奇人多得很,如果论玩石头画时间之早,我在武汉可能是排在前列,其它不敢妄论。

冷文康,武汉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湖北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北崇文书画院执行院长。

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绘画作品曾受到著名画家周韶华先生高度评价,其石画作品被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名人收藏。

 

 

冷文康先生由工艺美术转向“石头画”是一次游山玩水而来,他偶然发现河滩上散落着不少鹅卵石,那质地、造型、体积,正好适合做“创意山水画”,于是带了几块回家试试。在鹅卵石上画画,必须有特制的工艺笔,开始,他用普通的水芯笔画,发现时间一长,画面很快掉色,当用汽车修复专用油漆笔作画时,经得起风吹雨淋日晒露,线条和色彩画在石头上不掉色、不褪色、不脱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还更加光鲜、饱和。

有一次,一位老板价值上千万的一块高120厘米、重400公斤的灵壁玉石在搬运时受损,出现了几道明显的裂纹,多方打听找到了冷文康,想请他“拯救”这块玉石。

灵壁玉石画.jpg

灵壁玉石画

 

第一次在如此贵重的玉石上作画,冷文康也是慎之又慎细细揣摩,足足用了三小时,巧妙地顺着“伤痕”描出两座悬桥,再施以群山树丛渲染,一幅完美的玉石画就此诞生,在场的人交口称赞,玉石的主人见此神来之笔十分感激这位“中国山水石头画第一人”。由此,冷文康的石头画一发不可收。

周末,去郊外的河滩捡石头成了他的一项户外活动,经常为捡了一大堆石头拿不走而犯愁,坐在石头上凝视一堆石头,反复比较,只好弃大留小,用小拖车拖回满满的一石头,老伴埋怨他说:“家中的石头绊脚呀”。

 

 

石头画参加多次展览后,在圈内受到好评,也获得国内省内多项大奖,情况有些“转机”,很多合作伙伴开着车与冷文康一起去捡石头,但他还是愿意一个人独自去寻找,一个人挑挑捡捡,安静地把玩一块块石头,好像要对它们说上几句悄悄话。

 

获奖证书.jpg

 

副主席聘书.jpg

武汉老年大学、武汉会展中心、汉口北艺术走廊及多个书院、艺培机构都收藏有冷文康的石画。

2018年,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分院聘请他为辅导老师,开设“冷文康工作室”,他把石画、陶瓷画、国画等绘画技法传授给青年学生,多名学生荣获省教委“艺术创新奖”。

在石上作画不仅凸凹不平,还有约隐约现的石纹和肌理,用笔着色受到影响,冷文康先生每次作画前,都要对石头的大小、造型、颜色、厚薄、上下、纹路、肌理、正反面及边沿部位琢磨几天,仿佛从自然的石面上读出一些信息和灵感,这才开始下笔。

小小的一块石头,经冷文康之手便化为神奇之石,观赏这些石画,无疑是一次穿越历史和文化之旅,亿万年的石质上显现出来的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雅趣。

获奖作品.jpg

 

获奖作品2.jpg

 

获奖作品3.jpg

 

石来运转.jpg

 

获奖作品选登

 

冷文康的石画,以线性表达,勾出自然和人文景观,多以山石树木为背景,以亭台楼阁为中心,以花鸟鱼虫为点缀,以溪水小岸为烘托,写出了唐诗宋词的高古意境和散淡情调。

仅以《顺其自然》这幅作品来解读,其构思巧妙,天然成趣。顺石左右结构构图,顶层山峦、中间树丛院落,下端城门拱卫,近处堤边小坡,中心画面层次分明写出了空间感,一座小桥连接对岸的一棵古树的景致,几只小鸟在山涧飞翔,景物借石势而立,石头因绘画传神,画面有章有法,浓墨之处密不透风,写意之处又寥寥几笔,洒脱留白。

 

 

观赏石头画,一半看画,一半看石,从时间上空间上去解读石画艺术,从具像去看抽像,从一块石头去联想史前文明。

省宣姚德新副部长.jpg

冷文康与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德新(左)在一起

 

原武汉新闻出版局局长彭小华收藏石头画.jpg

武汉市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彭小华(右)喜欢收藏石头画

 

评论家解智伟看了冷文康的石画写了专评;“石头的内在纹理与人的某种精神达成契合而具有了灵性,把生气灌注到石头上,石头就有了生机,冷文康的石画是与古老的石头对话,他在普通的石头上作画,也在上百万元的玉石上作画,他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石头是有性格的,每块石头都饱经万年沧桑,沉默的背后都深藏着不为人知故事”。

“他让石头获得了人类的性格,石头也改变了冷文康,他的性格有石头的沉稳,他像石头坚守着中国山水画的传统,他创造出石头上的青绿山水、写意山水,他在石头与山的矿藏中开采出品味极高的中国绘画精神”。

“与石头相守的冷文康,俨然己成当代石画的教父,一种新的美学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拼图1.jpg

 

拼图.jpg

 

拼图3.jpg

 

大图.jpg

 

作家、记者王旭东:

冷文康先生能将自己的作品镌刻于石头上,与石头融为一体,形成共同的艺术生命体,演绎着艺术的奋进曲,勾勒着古代、现代和未来,其意义深远!

文化学者钟新民: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曹雪芹爱石写出了《红楼梦》,冷文康先生笔下的顽石却书写出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象,今得解智伟艺评赏解,也是石画的一个气口。

文化观察员胡润保:

应见平法师邀请,参加归元禅寺藏书阁的一场公益书画拍卖,李松岭先生现场挥毫泼墨,冷文康先生铺开宣纸勾画一幅“黄鹤楼图”,这次会唔才知道他是一个“石头画家”。

有一次,在丈母娘家楼下陪伴妞妞玩耍时相遇冷画家,他也住在本社区,于是,走进他家,客厅、走廊、书柜、窗台都摆放着一些石头画,一面墙的大块画板上还衔着几张宣纸工笔画,其中,一组颇有韵味的老武汉标志建筑引起我的注意,哪是老汉正街、老汉口码头、老里份的白描图,哦,冷文康先生除了石画,正在着手“大汉口城市印象”的主题创作。

艺术无止境,笔者祝冷文康先生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方丈,系作者笔名。曾为媒体人,涉猎甚广,在多方面有所造诣,业界称其多才多艺。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