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 《港口故事》连载之一

编者按:宜昌港务集团几十年来,始终做到做人如“锚”,做事如“帆”,港口发展实行弯道超车,成为湖北省第二大港口。成绩面前他们不忘初心,继承传统,扬帆奋进,不断谱写出新的篇章。本网连载该港自编自演的短剧《港口故事》,港口全员共创繁荣和谐港湾的精神风貌,读者从中可窥一斑。

不忘初心.jpg

 

举手歌唱.jpg

 

——宜昌港务集团“不忘初心,诚信为民”创建创新品牌展演活动脚本

 

人物:

杨明:男,40岁左右,港口技术员

青年杨明:男,22岁

老年杨父:男,63岁左右,退休人员,原港口叉车司机

中年杨父:男,45岁左右

豆豆:女,15岁,杨女儿

杨祖父:男, 45岁左右,70年代装卸工人,

小丁、小赵:一男一女,海关人员

小魏、小马:一男一女,港口理货员

梅主任:男,50岁左右,机务车间主任

黄队长:男,40岁左右,装卸一队队长

刘队长:男,40岁左右,装卸三队队长

群众演员若干

 

(画外音)(女)一座港口,联通宜昌与世界,一座城市,连接历史与未来。

(男)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作业,从单一水运到水公铁联运,从传统落后到现代化大港,40年来,宜昌港务集团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港口人老杨家的故事。

场景:宜港江边码头

(背景照:装满集装箱的班轮,背景音乐:京胡)

(杨明牵着豆豆在江边散步)

杨(感慨地):豆豆啊,你看江面上的这些货轮,来来往往的,看着它们,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

豆豆(天真地):那是太爷爷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他呢。

杨(感叹地):是啊,太爷爷是码头的装卸工人,辛苦了一辈子。

(背景照:70年代码头旧照,背景音乐:京胡)

(画外音)(男)一幅搭肩一根杠,肩挑背扛把货装。一张竹椅一碗茶,宜港之家喜洋洋!

(演出场景:杨祖父和工友们吃力地扛起麻袋,表现出悲苦神情

(画外音)(女)上世纪70年代,文化生活匮乏,去“茶园”听戏,便是老杨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男)老杨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的五味人生,也都浓缩在一部部戏曲里面了。

(演出场景:杨祖父和工友们躺在竹椅上悠闲地听戏)

 

背景切换:

(背景照:80年代码头旧照,背景音乐:《长江之歌》)

(画外音):(男)一身工装一脸笑,一台叉车码头跑。《话说长江》传天下,宜港铁军最自豪!

(画外音)(男)80年代,《话说长江》红遍大江南北,船员作家鄢国培的《长江三部曲》,也在港口诞生了。(女)这壮美的画卷,震撼着中华大地,也激励着工作在长江边的年轻人,作为港务局的一员,杨爸爸无比自豪。

(演出场景:双人舞)

 

背景切换:

(背景照:90年代集装箱、大型设备照片,背景音乐:《小虎队》)

(画外音):(男)我的港口我的家,三峡门户竞繁华。一张图纸一幅画,宜港青年顶呱呱!

杨(兴奋地):爸,我毕业了!我也到咱们港口上班啦!

杨父(欣慰地):哈哈,好啊,这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

杨(羡慕地):我才看了港口总工程师殷启山的事迹,他可是交通部金锚奖的得主呢。

杨父(点头):对,锚是我们港口的象征,只有扎根港口,才不会走锚!

杨(坚定地):嗯,我记住了,港口就是我们的家。

杨父(大笑):哈哈,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儿子,继续努力吧。走,爸带你去看看!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