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雪云顶上》第十二章 1、2、3

大美绿图片.jpg+.jpg


雪岩顶.jpg


编者按:长篇小说《雪云顶上》描写的是大江局工作队前往雪云顶村开展扶贫攻坚的故事,为打造精品,该小说前后修改了28稿。面对重重困难,作者塑造了扶贫工作队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事业来做的整体群像。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口语、歇后语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个性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这虽是一部小说,也可以当作精准扶贫的蓝本来读。本网特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十二  

细致入微  服务亲民解心结  

持之以恒  不厌其烦扶精神

1

清晨,湿润而清新的空气,缭绕在雪云顶上,深深地呼吸下,会感到分外惬意。

谭海青看了看手表,七点不到。

这时他的手机响起,喂,请问你是哪位?

对方:你是谭同志啊?

声音沙哑,浑沌,听起来是个大娘的声音。谭海青好奇,老人家会用手机?雪云顶移动通讯基站才建起不到两个月,就有这么跟得上潮流的老人?

电话里开始了有趣的问答。

谭海青:是的,你有什么事?是哪个组的?

老人:拐哒呢。

谭海青:怎么啦?

老人:我们那个坡上都搬起走哒,就是我们两个老年人住在上面。你要主持哈公道。我们也要起搬迁屋。

谭海青:哦,您是哪个组的?

老人:我是6组的,你上次在我屋里来过的。

谭海青:凤大娘,您好!

老人:我为什么不是贫困户啊,麻烦谭书记帮我搞个贫困户嘛,我们过不走日子哟。

谭海青:我给您讲哈,上次到您家宣传政策,因为您儿子在外面搞得还蛮好,在城里买有商品房,还有轿车,您怎么会过不走日子呢?您家贫困户不够条件。

老人:找他不管,儿媳妇有点火色。后人不管我,我只有找你们呢,我紧找儿子的话,儿媳妇就喊离婚。

谭海青:您有困难找哈您儿子,您一趴屎一趴尿把他拉扯大,他挣到钱了就应该养您,赡养父母是做后人的义务。

老人:我和老头子的户口跟后人分开了的,我们没车没房没收入。他们也不管我们,那我就只有找你们啦。

谭海青:如果您儿子真不管老人,可找人写个东西向法院起诉,要求后人赡养您。

老人:那好像又不好哈,我还是来找哈你们哦。何发财那么懒都是贫困户,我天天勤爬苦挣还讨不到什么好,划不来哟。

谭海青想,何发财真的是村里的名人,老少皆知啊。没等谭海青再答话,老人的话又一字一句地传到谭海青的耳朵里来。

老人:我儿子的车子是贷款,房子是贷款,我七十几的人了,还要喂猪卖了帮到还贷款。哪象何发财睡到太阳晒屁股哒才起来。你们还给他起屋,我说这不公平。

谭海青:儿孙自有儿孙福,您现在也不需要再给儿女挣钱了。再说,贫困户都有条件限制。等会儿,我们到您家来给您再过细讲解政策。

老人:你给我讲,我也是克麻儿掉在鼓上,不咚(懂)。未必也要学秀娃儿跳岩喝农药啊。

谭海青:?

老人:那我等谭同志来解决问题。

嘟嘟嘟 嘟嘟嘟 ……

这边,老人觉得自己明明儿孙满堂,却活成了孤独的模样,儿子儿媳已大半年没有回来。她希望工作队帮做工作,因工作队亲民的佳话早就传遍雪云顶。

2

田野和树林都发出幽香。谭海青边走边欣赏着风景,去兑现为大娘解决问题的承诺。

老人的房子在一处高地,院子特别干净,也特别大,房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的土墙屋,窗户擦得明亮。

虽然大娘在电话里说七说八的,看到谭海青到来,却眉开眼笑,慈祥,温和。让谭海青心里暖暖的。

谭书记呀,没想到你真的来了。老人很高兴。

来看您是应当的。大娘,您想想吧,您养了儿子,老了,他自然应该照顾您,老辈子不是说养儿防老吗?

那我们家穷嘛。

我给您读政策哟。

谭海青坐在大娘身边,多么温情的母子画面。

好嘛,好嘛。大娘很兴奋,似乎得到了一种精神满足。

谭海青一句一句讲给老人听:2015年全省开展贫困对象精准甄别过程中,我县将家庭成员中有财政供养人员的、在集镇或城区购买商品房或门面的、经商办企业的、购买5万元以上家用车辆的、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五类对象作为不能评为贫困户的。 您儿子有轿车,在县城有商品房。

唉呀,谭同志,你不晓得,我儿子的车子和房子是贷款买的,比贫困户穷多了,哪个贫困户该了这么几十万元的贷款嘛。

谭海青又说,我再给您讲一下贫困户如何认定。

按同期本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计算,我县2014-2017年的脱贫工作标准是:20143908.00元,20155001.65元,20165544.00元,20176082.30元。存在一日三餐无保障;年无应季衣被、家庭成员存在受冻现象。再就是义务教育无保障、基本医疗无保障和住房安全无保障。

您看,这些条件,您家符合吗?

大娘打了个长长的呵欠,伸着懒腰说,这些我不懂。反正我和老头子的户口在一边,和儿子已分户。

大娘,您培养了优秀能干的儿子,我们都为您高兴。但后人与老人分户,把赡养老人的义务推给政府,是不对的。

很快,谭海青明白,大娘有心思,说儿子女儿差不多一年没回来,老人思念儿女的情绪象鲜花般盛开。

谭海青暗想,对非贫困户的走访不能流于形式的全覆盖,也应当深入村民的生活之中,能做的也要竭尽全力。村里象大娘这种非贫困户不在少数,他们孤独,子女把老人留在村里争贫困户,这种现象对于非贫困户的走访和宣传教育何尝不是一面警钟。

在老人家里谈了一上午。走的时候,老人说,家里养的十几只羊和一头牛,还有一百多只鸡,也不好销,自己也吃不完,求谭书记帮个忙。

谭海青爽快同意帮老人找销路。他想,这十分重要,关系到村民利益。

回到村委会住处,志明和向群正等他一起吃饭。谭海青说要商量有关事,让志明拿笔记本作记录。

村里的土鸡不好销怎么办,养牛大户也想把牛肉运到武汉卖个好价钱,可否计划用大江系统单位食堂搞一次消费扶贫,村里的农产品都是绿色环保原生态的,质量也好……

大江局是雪云顶坚强的后盾。不到一周,大江局消费扶贫方略已定,大管家志明拿着记录本,说,大家有农产品愿意运到大江局销售的快来登记。

马尔科土豆,高山苞苞菜,牛羊肉,腊猪蹄子,高山四季豆,土家香肠,土鸡等,品种达十多种,预计销售金额达十多万元。大江局年前的消费扶贫,也不失为权益之计。滞销的农产品有了销路,村民们个个赞叹。

3

何发财则故意在人前说着他的迷惘:

其实准备多发展几亩贝母的,我也想这次贫困户数据清洗时,把我这个贫困户洗掉,无奈既然当上了,就当一回吧。

他这么一说,好象贫困户是村民和工作队强加给他的官职一样,让他吃了大亏。村民们早就对其好吃懒做嗤之以鼻,哪听得进这酸溜溜的腔调。

挨何发财近的人,听到他的话,内心生愤慨,说,你以为当贫困户是当村书记呀,还说当一回,真是秧萝卜放在酸水坛子里,又怏又酸

走在何发财身后的人,都侧着身子抢在他前面走了,于是他无趣地独自往回走。

何发财知道自己叫人看不上眼,心里开始纠结。他假装蹲在地上系鞋带,想一个人在后面静静地走,不想听村民拿他当笑料。

他默默地想,自己是在谭书记面前下了决心的,不能让谭书记把自己看扁了。这下可好,村民又讥诮,又挖苦,还好,秀娃儿也愿意帮扶自己,他决心搞几个脱贫项目显摆一下。以前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现在有工作队,有帮扶单位,有精准扶贫好政策,一切都有希望。

这样的好世道,哪个比哪个差呢?

秀娃儿的脚步停下来,微微侧着脸,眼角的余光向着何发财。

等何发财走过来时,叹口气道:老何,你唱的这调子呀——我真的服你了!

她怀疑何发财所说这些纯粹是为了惹人生气。

秀娃儿,其实我心里也不痛快,谢谢你瞧得起我,还愿意帮我。何发财诚心实意地说。

刚才村民对他的挖苦和嘲笑,使何发财黑红的脸变成紫色,耳根都红了。

看到何发财难堪的样子,秀娃儿噗哧笑了,然后认真地说,要让村民瞧得上你,就勤快点吧。你家要脱贫又有什么难呢?两个硬劳动力。别的我也帮不上,你要买猪,买羊的本钱我先借给你,可你得认真地养着,不要杀了吃掉。

何发财使劲点头说,那是,那是。然后独自回家不提。

谭海青与向群往村委会走去,边走边唱着歌。

谭书记你们过来哒?背后忽然有人喊,谭海青和向群吃了一惊。

他们回头一看,声音来自一堆移动的苕藤子下边。

谭海青和向群听出是吴小弟的声音。他因为驼背,背着一大捆苕藤子,人都挡得看不见了,好似苕藤子自己在移动似的。

谭海青问:是吴小弟吗。

是的。吴小弟的回答带着重重的喘息,他根本转不过身来。

他们连忙过去帮忙。

没事,我已习惯了。

吴小弟喘着粗气回答。他努力地抬头向两位工作队望了望。放下苕藤子,用衣襟擦把汗,偏过头看对面田里的贝母。

吴小弟和工作队说话,需要昂起头,于是谭海青和向群就蹲下来和他说。

吴小弟说,想发展一亩贝母,玉米就不种了,栽一两亩苕喂猪,还是搞经济作物划得来些。

谭海青赞同他的计划,嘱咐道,身体是脱贫的本钱,不能太劳累。吴小弟连声说,谢谢谭书记关心。

向群执意要帮吴小弟把苕藤子送到家。到吴小弟家后,谭海青和向群看着他养殖的十几头猪,感动地说:贫困户都像吴小弟这样,绝对不会脱不了贫。

县里这次正开展评选我脱贫,我光荣活动,谭海青和向群众都赞同推荐吴小弟。

与吴小弟道别后,谭海青和向群边走边划算贝母和林果的技术管理,讨论是不是要请专业技术人来搞几场培训,因为村民发展的信心足了,技术指导更要跟上步伐。

向群说,正在撸起袖子努力呢。如今,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庄稼汉,与刚进村时的心境大不一样。



喜欢作者